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06|回复: 10

美国医院之 慕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1 22: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医院之 慕
<br />
<br />
<br />据我们考查,每个州有所不同,最高的州内医院日均门诊量不足600人次
<br />
<br />
<br />排除健康顾问和私人医生等因素,医院的出诊服务也比较深入,因此在院病人数也很低。。
<br />
<br />
<br />政府或社会福利救助的活动比较频繁,辐射贫民区的福利医院有个别人满为患的时段,但并不是全程诊疗。。公益性的以群体保健、群发病预防为主,特别患者救助时会转移,赞助性的类似于国内保健品公司在社区居委所搞的那些,不同点是绝少赤脚医生和非法行医,盈利医院和福利机构都可以承办。。
<br />
<br />
<br />  
<br />
<br />
<br />一句,因为娃少,“安逸”就诊环境可得。。
<br />
<br />
<br />中国形势不同嘛,从我们这一代15亿起,20年后有老龄化倾向,现在挂个专家号有多难大家都明白,除非20年后专家很多,和现在进社区的很多医生一样,医院里坐诊的都是专家吖。。。
<br />
<br />
<br />二句,对信息系统而言,除了患者的终生病历数据量大,业务数据流量太小,澳洲更是如此,其实日本的医院数据流量和我们有些接近,所以日本诊疗质量很高,但就诊环境大幅度改善也有困难。。。
<br />
<br />
<br />三句,考察回来后感叹,中国医院可以圈很大的地、盖很漂亮的楼、部署很人性的环境,但很难避免挂号排队和病区加床。。。倡导优生是诱惑,号召少生不生是目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下一代社会保障会优于我们,我们的下二代就诊环境能得到改善。。因为下二代的祖父辈老而逝矣、父辈忙于出国就像忙出差。。
<br />
<br />
<br />四句,中国一级医院出诊医生中经常会有党校、职校医学大专背景的大夫,行业经验告诉我们,那是铺垫一段资龄然后走回行政路线的人,但总有这样一些人坐在低级医院的诊室里。。。社区卫生服务会普及,但临床质量不易保证,患者总是向大医院集中。。和美国医生说起我们的医院门诊过万,他们都合不拢嘴,但不是因为笑,是惊讶。。
<br />
<br />五句,中国人多,人太多了,富人越来越多且趋向集中,但国有资产流失率愈发降不下来,社保投入能力不足。。在富人造就的市场化消费环境下,穷人的经济能力差距会越来越明显,不排除阶级化的危机。。
<br />
<br />六句,一方面要让所有人看得起病,另一方面要提高人均医生有效覆盖率,并不是医院集团化、社区设点多多地大大地就能解决的,如果把大医院和社区点的坐诊专家医生轮换一下或许才有改观。。
<br />
<br />另一点关键是信息网络要畅通,国内医院动辄年收入亿计,但现象是:
<br />
<br />医院对信息系统的投资很少,投资向分院向社区布专线的很少,社区标本的反馈周期长会影响诊疗效率,专家资源很宝贵,连会诊系统都不能接入社区,很多人甚至对一级医院的信任度低于对健身教练。。。
<br />
<br />很多软件公司对自己的产品定位很低,以极低的价格介入医院,收获一笔大白菜的价值,为医院能创造多大的价值?为行业信息化建设创造多大的价值?其出发点不予妄论,其结果是有所贡献??
<br />
<br />很多公司曾群起忽悠、很多公司倒下了、很多公司在萎缩或投资转移的路上高唱进行曲。。。掌握过一定技术,拥有过一些市场资源,但进入行业的初衷并不是推动行业作一番贡献,自封为CEO其实是个体户,用养家糊口的小心眼去创造钞票,没有开阔胸怀没有开放型合作心态,对产品没有追求、对发展没有追求,整天东喷西扰疾同行同业如仇(如曾经的HIS黑红榜 小公司红彤彤大公司黑了在黑 现象),无异于我国行业信息化通途中的流氓小痞过街鼠,不必屑与顾。。。国内某著名大型集团软件公司,因控制某行政区域统一项目却另起私欲向医院收取所谓某某费用,让我对此“异种”鄙视到无以复加,实在不能理解丫所谓集团的文化。。。
<br />
<br />七句,美国医院环境很好,但美国医院信息系统和国内的出发点不同,他们重共享重互动,患者为导向是他们的原始设计重心,因为他们患者少,他们要和其他机构竞争但必须共享患者病历档案,独立封闭则不能生存。。。国内恰恰相反,重业务流重院内功能,院长的出发点是这样,操作人员出发点也是这样,并且始终在影响着软件设计人员,胡涛感叹大医二院对HIS项目的重视,项目管理和执行顺畅是不是就值得感叹?而且难得感叹一次?其反差是不是也值得感叹?
<br />
<br />八句88,很多行业专家,长者,医院管理者和卫生专家,很多机会走出去,很多人服了,很多人流口水了,很多人热闹几天回来了,很多人回来后立个项申请千万贷款盖新楼了,同时顶着两亿的年收入再次规划信息系统了——至软硬环境验收、总体预算100万。。。令人惋惜,也令人起敬。。。。。让某些“东东们”永垂不朽吧,需要一些标本,有反省才有进步。。。
<br />
发表于 2006-5-12 15: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医院之 慕zt

国情不同,不用说了,有些事情我们无能无力!
发表于 2006-5-12 22: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医院之 慕zt

<p>中国人就是多</p><p>我们学校附属第一医院</p><p>上午截止到11:00就有近1000个挂号的</p>
发表于 2006-5-14 21: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医院之 慕zt

中国人多,人太多了
发表于 2006-5-15 08: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医院之 慕zt

所以虽然所谓的”中国国情“已经成为老生常谈,其实还是满有必要的,以前曾经和一个朋友讨论过超声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他说在美国做一个超声要几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我说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因为有”中国国情“,被嗤之以鼻说是:落后的流程要进行改造。容易么?
发表于 2006-5-15 12: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医院之 慕zt

<p><!--quote-张琨+2006-05-11 22:22--><div class='quotetop'>引用张琨 &#064; 2006-05-11 22:22)</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美国医院之 慕 <br /><br /><br /><br />五句,中国人多,人太多了,富人越来越多且趋向集中,但国有资产流失率愈发降不下来,社保投入能力不足。。在富人造就的市场化消费环境下,穷人的经济能力差距会越来越明显,不排除阶级化的危机<!--quote2--></div><!--quote3--><br /></p><p>"五句"说得最好。但人多并非根本原因,问题是人多并且规范太差。中国文化和社会历来不崇尚规范,<font size="3"><strong>原因是人们总想得到他们不应该得的东西。</strong></font>我也算个老人了,站在地铁里看书,当我的面前出现空座位的情况下,一般总有旁边的年轻人抢了位置。我已站立习惯了,但为这些人害臊。天天在讲“先下后上,礼貌乘车”,但是不管车上人多人少,总是有人逆着人流往里冲,我不信他们的两腿就那么差劲,会站出毛病?汽车摩托车迎着红灯冲过去,因为在人行道上的行人处于绝对弱势。</p><p></p><p>人多而规范,人多而法治,就会强大无比;<strong><font size="3">人多而不规范,就会......?</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3"></font></strong></p><p></p><p></p><p></p><!--editpost--><br /><br /><br /><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老包 在 2006-05-15 12:30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楼主| 发表于 2006-5-15 19: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医院之 慕zt

<p>改不了就移民吧</p>
发表于 2006-5-16 17: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医院之 慕zt

<!--quote-老包+2006-05-15 12:29--><div class='quotetop'>引用老包 &#064; 2006-05-15 12:29)</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p><br /></p><p>"五句"说得最好。但人多并非根本原因,问题是人多并且规范太差。中国文化和社会历来不崇尚规范,<font size="3"><strong>原因是人们总想得到他们不应该得的东西。</strong></font>我也算个老人了,站在地铁里看书,当我的面前出现空座位的情况下,一般总有旁边的年轻人抢了位置。我已站立习惯了,但为这些人害臊。天天在讲“先下后上,礼貌乘车”,但是不管车上人多人少,总是有人逆着人流往里冲,我不信他们的两腿就那么差劲,会站出毛病?汽车摩托车迎着红灯冲过去,因为在人行道上的行人处于绝对弱势。</p><p></p><p>人多而规范,人多而法治,就会强大无比;<strong><font size="3">人多而不规范,就会......?</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3"></font></strong></p><p></p><p></p><p></p><p><!--quote2--></div><!--quote3--><br /></p><p>汗颜.......包老还会在地铁里看书,可敬!可敬!!</p><p>年轻时候懵懂,骑自行车上学,方向尽在一手,另一手是天龙八部...摔掉了1颗门牙的近邻......至今对“feng”言“feng”语比较无奈,每每畅所言“feng”时,嘴唇都有一丝凉意...</p><p>汗颜......记不清多久没这样求知若渴了,年富力强,却在地铁里有座就闭目养神,自以为是地觉得身体不济了...居然连报纸都看的少了...分不清是我功利了还是报纸功利了......无奈吖,回家看看电视都抢不到频道...</p><p>收工!</p><p>包老顺风,“同志”们顺风。。</p>
发表于 2006-5-16 18: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医院之 慕zt

<!--quote-张琨+2006-05-15 19:02--><div class='quotetop'>引用张琨 &#064; 2006-05-15 19:02)</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p>改不了就移民吧</p><p><!--quote2--></div><!--quote3--><br /></p><p>也不见得他们的素质普遍多高,也许只是因为他们对新经济的经历多了些,财力储备厚了些,保障体系完善些,社会稳定些所以追求也前瞻些......对比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目标(包括我们)</p><p>相比于热火朝天的巴西黑帮,美国人或许普遍更具有社会责任感,都以世界和平为己任了......不仅像我们安于生活时会对“扰民”愤愤不平,他们不仅举报,还勇于维持治安呢...呵呵,其实很可爱,也很可敬...</p><p></p><p>题外:</p><p>首先,我认为国情是个现实,更是一切的前提,无视这一现实或偏离这一前提,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自封出路,,,除非琨兄所说,移民,从一种国情移到另一种国情,反正世界上大大小小国家还是很多的嘛......最简单的例子,其他国家的有关研究和产品,是否是以基于中国国情的出发点呢?还是以他们本国之外的某某外国为出发点??</p><p>都脱离国情了,对我们的管理和软件而言,也彻底不必要谈啥子人性化了吧?是不是把日产本田的管理理念精华和一套管理体制拿回来给一汽给东风,就走向进步了?就平衡了?就感觉满足了?假设导致一汽东风赔了倒闭,贷款银行也能找你哭诉一番??</p><p>其次,提到国情,并不是以国情回避问题,关键是在国情的现实前提下要有所创新。</p><p>所有先进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参考的“案例”,用心去探究和学习的人,都应主动避免拿来主义的照搬照套......和本地化工作类似,没有建设性的创新,就不必要前期“秀”后期“丢”那一把脸,和本届政府倡导的“创新型经济社会”也相去甚远,首先就不符合“国情”...</p><p>开放这么多年,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很多,软件设计人员只要不是固步自封型或COPY成性,提高和创新的空间是无限的......但首先要有开放交流的心态,没有这个论坛时,我们去了解其他产品,往往被闭门羹,现在回去找那公司那人,都从这个行业消失了。。</p><p>主动把自己套在窠臼里的,往往鼻涕眼泪都顾不上擦呀......有行为艺术的心态没问题,可以放松“秀”一把,但邯郸学步自决生路却可悲了,后果很严重:当一个人自行丧失了行走的本能,已自行放弃了形象被社会认可和容纳的权利......</p><p>侑于自己的产品很可怜,套穿别人的衣服也很可笑...开放性心态,多一些交流,相互促进才可能携手提高......</p><p>急不得,慢慢来吧,因为有些个体投资人等不得,总急于当老板,而且很少勇于转行...</p><p>前段时间论坛某兄说:我即将成立的公司将....或:等我找到投资人......好像没怎么听说美国某兄说等我组建个“微硬”或“XBM”,也没怎么听说日本某孩说等我成立了“索你”或“NWC”嘛......这等优秀人士,当老板亏大了,让你再晃点几年...这行业也亏大了...</p>
发表于 2006-5-16 20: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医院之 慕zt

<!--quote-红旗飘飘+2006-05-16 17:33--><div class='quotetop'>引用红旗飘飘 &#064; 2006-05-16 17:33)</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br /><p></p><p>汗颜.......包老还会在地铁里看书,可敬!可敬!!</p><p>年轻时候懵懂,骑自行车上学,方向尽在一手,另一手是天龙八部...摔掉了1颗门牙的近邻......至今对“feng”言“feng”语比较无奈,每每畅所言“feng”时,嘴唇都有一丝凉意...</p><p>汗颜......记不清多久没这样求知若渴了,年富力强,却在地铁里有座就闭目养神,自以为是地觉得身体不济了...居然连报纸都看的少了...分不清是我功利了还是报纸功利了......无奈吖,回家看看电视都抢不到频道...</p><p>收工!</p><p>包老顺风,“同志”们顺风。。</p><p><!--quote2--></div><!--quote3--></p><p>受到年轻人的鼓励,谢谢!</p><p>我可以说嗜书如命。我上班要在地铁化1个小时30分钟(单程),舍不得早晨大好时光。总要找个能站脚的地方看看书,可有时连个站脚的地方也没有。</p><p>其实也不是“求知若渴”,只是觉得求知是一种精神享受。如此而已。</p><p></p><p></p><p><br /></p>
发表于 2006-5-17 08: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医院之 慕zt

<!--quote-老包+2006-05-16 20:30--><div class='quotetop'>引用老包 &#064; 2006-05-16 20:30)</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p></p><p>受到年轻人的鼓励,谢谢!</p><p>我可以说嗜书如命。我上班要在地铁化1个小时30分钟(单程),舍不得早晨大好时光。总要找个能站脚的地方看看书,可有时连个站脚的地方也没有。</p><p>其实也不是“求知若渴”,只是觉得求知是一种精神享受。如此而已。</p><p></p><p></p><p><br /></p><p><!--quote2--></div><!--quote3--><br />包老师上班比我们还辛苦啊,我上班是要1小时15分左右,一般也就是听听MP3就算了,有时候看看英语。唉,车上实在是太挤了。向包老师学习!</p><p>前面几篇文章倒不觉得怎么样,作者的文笔不咋地。中外的医疗服务差距太多,可比性不强,象医疗服务这种,中国人口多是有很大的优势的,做好了,国外只有羡慕的份。</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