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对CIS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组织和应用的定义没有异议的话,那么EMR可以说是CIS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部分了。国内做电子病历有些年头了,但到现在为止,从产品适用性和技术性能上都能够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算多。
说得笼统点,电子病历对于个体来说,就是实现不同阶段、不同病情的各种诊疗信息的大集成,对于医院来说,就是数字化的病案室。总得说来也就是数据采集、存储、应用那点事,又有何难呢?我个人的体会,其难点就在于医疗卫生数据集成的特殊性和传统医疗行为的惯性。
1、EMR是以患者为中心来组织各种诊疗信息的,具有时间跨度大、信息元素丰富、信息组织结构复杂的特点,所以,采用传统数据库技术,很难满足EMR数据存储和应用的要求,这个问题已经在很多上了EMR系统的医院暴露出来,随着时间推移,数据规模日趋庞大,系统负荷越来越重,如果不持续进行系统的基础软硬件平台升级,整个EMR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可靠性会大大降低,甚至崩盘。
2、病历信息结构化是电子病历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大部分信息靠医生、护士人工录入,信息采集环节因为直接涉及到用户的使用,故而成为各厂商争相斗法的地方,不管是谁都要鼓吹自己的产品在输入方面的快捷和简单,符合医生的操作习惯在这方面. 这方面,国内软件公司大多沿袭了传统信息系统的开发习惯,采用表单形式来实现病历信息的输入, 另外i,也有公司另辟蹊径,针对医生的书写习惯以及国内一些病历法规的要求,开发专用书写器,为医生提供相对自然的录入方式。 二者在结构化的效果上是基本一致的,不同就在于录入方式。相比较而言专用书写器更加贴近医生的病历书写习惯,而且因为操作简单,比较适于推广应用;
3、关于病案分析,目前国内电子病历建设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各医院在病案信息的积累上也只能说是初具规模,那么围绕结构化的病案信息进行何种统计、分析,如何向医疗服务机构、卫生管理机构提供辅助管理决策服务,应该是卫生统计学、卫生信息学在新阶段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综上,我个人认为在建设EMR时,应该从病案的结构化方式、病案数据管理方式等角度来选择EMR产品,这样就保证医疗机构在起步阶段站在正确的方向上,随着卫生统计学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逐渐加大在病案分析层面的开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