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81|回复: 7

关于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一点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0 11: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大家对CIS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组织和应用的定义没有异议的话,那么EMR可以说是CIS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部分了。国内做电子病历有些年头了,但到现在为止,从产品适用性和技术性能上都能够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算多。

说得笼统点,电子病历对于个体来说,就是实现不同阶段、不同病情的各种诊疗信息的大集成,对于医院来说,就是数字化的病案室。总得说来也就是数据采集、存储、应用那点事,又有何难呢?我个人的体会,其难点就在于医疗卫生数据集成的特殊性和传统医疗行为的惯性。

1、EMR是以患者为中心来组织各种诊疗信息的,具有时间跨度大、信息元素丰富、信息组织结构复杂的特点,所以,采用传统数据库技术,很难满足EMR数据存储和应用的要求,这个问题已经在很多上了EMR系统的医院暴露出来,随着时间推移,数据规模日趋庞大,系统负荷越来越重,如果不持续进行系统的基础软硬件平台升级,整个EMR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可靠性会大大降低,甚至崩盘。

2、病历信息结构化是电子病历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大部分信息靠医生、护士人工录入,信息采集环节因为直接涉及到用户的使用,故而成为各厂商争相斗法的地方,不管是谁都要鼓吹自己的产品在输入方面的快捷和简单,符合医生的操作习惯在这方面.  这方面,国内软件公司大多沿袭了传统信息系统的开发习惯,采用表单形式来实现病历信息的输入, 另外i,也有公司另辟蹊径,针对医生的书写习惯以及国内一些病历法规的要求,开发专用书写器,为医生提供相对自然的录入方式。 二者在结构化的效果上是基本一致的,不同就在于录入方式。相比较而言专用书写器更加贴近医生的病历书写习惯,而且因为操作简单,比较适于推广应用;

3、关于病案分析,目前国内电子病历建设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各医院在病案信息的积累上也只能说是初具规模,那么围绕结构化的病案信息进行何种统计、分析,如何向医疗服务机构、卫生管理机构提供辅助管理决策服务,应该是卫生统计学、卫生信息学在新阶段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综上,我个人认为在建设EMR时,应该从病案的结构化方式、病案数据管理方式等角度来选择EMR产品,这样就保证医疗机构在起步阶段站在正确的方向上,随着卫生统计学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逐渐加大在病案分析层面的开发工作。
发表于 2006-10-30 20: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和结论不一致啊,谈建议,却总结到EMR的产品选择上,感觉有些"软文"的味道.....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2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我会陆续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EMR产品技术路线的选择对整个系统建设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同仁的重视。否则,一着不慎,全局被动。
发表于 2006-10-31 01: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jzhl 于 2006-10-30 22:06 发表
关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我会陆续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EMR产品技术路线的选择对整个系统建设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同仁的重视。否则,一着不慎,全局被动。 ...


口气好大 ! 国内几家不按照你思路设计电子病历的公司看来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了?!
发表于 2006-10-31 13: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具体一些的讨论,这样的泛泛之谈随便百度一下一大堆
发表于 2006-10-31 16: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一下,等待
发表于 2006-10-31 17: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nod  先鼓励一下 期待更进一步的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12: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EMR的数据组织问题

(说实话,在医疗行业信息化这个领域我勉强算个新人,但是从参与行业信息化工作的经历来说,应该算是个老人了,在过去10多年的工作中,曾先后参与了几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我个人也希望通过和坛里的朋友的交流,把其他行业的经验和教训带到医疗信息化这个领域中来。虽是萤火之光,但也希望能够为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点想法和思路。在这里,我无意去否定或支持任何一家企业的产品,只是想把一些事情做得单纯些,仅仅从技术层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前面说了一堆大话,让大家见笑了!

EMR的数据组织问题,在我看来是EMR系统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涉及到数据元素的定义、数据组织结构、数据内容管理三个环节。

1、关于数据元素的定义
      应该说,数据元素的定义不存在技术上的难点,只要医疗卫生专业基础知识深厚,了解临床业务需求,提炼适用的数据元素或者数据字典还是比较容易的,更何况,还有一些现成的国际标准可供借鉴。在这个环节,我们面对的真正问题,当然也是业界的共识,就是数据元素标准化的问题,不管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东东,只要大家一致认可,这个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但遗憾的是,在这方面,简单的工作因为一些非技术因素被复杂化。致使整个医疗信息化产业在期待、彷徨中踯躅而行。

      人类社会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应该说,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为后续的一些行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系统方法,但是,这些经验和方法好像并没有在医疗行业得到很好的传承。这里我想提一个交通行业的例子,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和建设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热点,也是各国政府冀望借以解决由现代交通引发的环境、能源、安全等系列问题的核心技术手段,各国政府争相成立ITS产业协会、研究机构,众多企业也投身其中,围绕交通系统各类用户需求开发各种系统和产品。 ITS America (美国ITS协会)在美国ITS系统建设之初,就意识到各级、各类系统、产品的互联互通问题,当然这也是吸取了其他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此,专门出资数千万美元委托一家公司完成美国ITS系统的总体设计,明确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系统物理结构、逻辑架构、功能服务模块、模块接口、标准体系等等,用以指导全国各级ITS系统的建设和相关企业的产品开发。 这个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各国争相效仿,纷纷制定适合本国的ITS建设指导框架和相关标准,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我觉得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