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龙芯”三将
胡永生
--------------------------------------------------------------------------------
36岁的唐志敏(上图中)、33岁的胡伟武(左)、38岁的张志敏是其中的领军人物,3位年轻人通力合作,带领一支不断壮大的龙芯开发队伍日夜奋战。
我国自行设计的通用中央处理器CPU龙芯1号问世了,它凝聚着众多科技人员的心血。36岁的唐志敏(上图中)、33岁的胡伟武(左)、38岁的张志敏是其中的领军人物,3位年轻人通力合作,带领一支不断壮大的龙芯开发队伍日夜奋战。
唐志敏是计算所体系结构研究室主任。他领导龙芯设计的总体规划和实施。龙芯设计犹如战场布阵,首先要判断全局形势,寻找自身的生存空间。他在一开始面临的问题就是:做什么样的CPU才会有用户?做什么样的CPU技术壁垒比较低,知识产权障碍比较少?按照基本指令系统来划分,世界上的通用中央处理器可以说是“三分天下”:x86、RISC、VLIW(超长指令字)各占其一,其中RISC指令系统又有简单、中不溜、复杂之分。龙芯采用何种指令系统事关重大,因为选择不当或是盲目自创一套指令系统,龙芯就可能误入别人设好的知识产权陷阱,或者是根本没有用户。
唐志敏经过全盘考察,决定使用MIPS指令系统,这是一种中不溜的RISC。采用这种指令系统的好处是MIPS芯片的应用面比较广,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都可以用,这是MIPS的特点,现在小到打印机,大到路由器乃至美国正在研发的克雷X1超级计算机都采用MIPS的芯片,尤其是在服务器上使用自己设计的芯片可以确保信息安全,这是未来龙芯要占领的主要市场;采用MIPS的另一个好处是MIPS公司自己不生产芯片,不但不反对而且支持其他厂家设计、生产、销售与MIPS兼容的芯片,技术壁垒较低。经过深入讨论,唐志敏的计划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龙芯项目进入正轨。
具体负责设计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伟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拼命三郎”。他声称龙芯做不成就“提头来见”,这正是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所赏识的激情。在龙芯实验室的墙上,有两句口号,一句是“人生能有几回搏”,另一句是“求实、求实、求实、创新”。胡伟武带领着一批科研人员在这间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苦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幽默地说:“我在课题组中睡觉不算少,但也有一个星期没有正经睡觉的经历。”
研究员张志敏原来不是计算所的,他放弃了出国学习的机会,加入龙芯设计组,负责工程管理。胡伟武把张志敏称为“最佳搭档”,因为张志敏的工程经验丰富,与以理论见长的胡伟武正好互补。每周一,项目组召开例会,胡伟武通常是慷慨激昂地动员,张志敏却总是冷静地指出困难所在,适当地泼一下“冷水”。胡伟武的评论是:“真是一张一弛。”以至于有一次他不泼冷水了,大家都不习惯。
龙芯设计队伍中不乏国内一流的信息技术高手。这些高手完全能够胜任独当一面的工作,找一个收入高得多的工作并不是难事,但是大家心甘情愿地在龙芯设计组中加班加点。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奋斗的集体。唐志敏告诉笔者:“我的管理是放羊,靠的是大家的自觉。”这种自觉性从何而来?因为这里不仅有李国杰的远见与信念,唐志敏的大局观与谦和,胡伟武的才华与激情,张志敏的经验与冷静,更有大家一致的目标:研制我们自己的CP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