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05|回复: 10

医疗信息化人才缺失:IT人不愿 医疗人不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1 2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协和医院发布了对外公开招聘信息管理人才的公告,但是院方仍然为此愁眉莫展,原因是应聘者本就廖廖,能达到相应要求的更是少之又少。而这只是“冰山之角”,据了解,医疗信息化人才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里十分稀缺的人才。

       -人才稀缺,招才只能靠互挖墙角

  协和医院人事处孟相臣副处长介绍,为了招聘信息中心主任进行的公开招聘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报名应聘者就不是很多,而且在报名者中比较理想的对象也很少。孟副处长进一步分析道:医疗信息化人才本身就很少,这类人才一方面要具备比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懂得医疗管理,也就是要有医疗行业的经验。对于那些报名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是很难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何况我们开出的招聘条件是: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具有几年的医疗行业经验。

  也正是因为用人条件的苛刻以及人才培养范围的狭窄,使得医院对于医疗信息化人才的招揽方式,最通用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挖别的医院信息化部门的墙角。

  -IT人不愿进入,医疗人不太理解

  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总务科科长阎永明说,真正的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的完整共享,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障碍,就是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实际上,每年培养的信息化高级人才并不算少,而愿意投身医疗行业的却寥寥无几。在这些高级IT人才中,却普遍存在着对进入医疗行业的一种“偏见”,使大部分人不愿涉足。与此同时,医疗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者,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也存在偏颇。

  在从事医疗行业信息化管理的人中,说到最多的是“认可”问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的作用被低估,很多医院的信息中心虽然是整个医院正常运转的“要害”,但是普遍这个部门的级别和重视程度都很低;二是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无人知晓,医院的医护人员对此并不太理解;三是待遇条件偏低,虽然医疗信息化管理是比较复杂的,但是人员的收入待遇大大低于IT行业,即使在医院内也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在医院的医疗工作者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也存在偏颇。首先是医院领导的管理思想不能和信息化建设理念相一致,再有就是医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医院的医生护士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但是他们的信息化水平有限,有的不会使用却反而埋怨系统不好使用或者系统有问题。

From:网络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20: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可信度多大
敬请大家 评价

我对第三段还是有点看法
马云先生在杭州师范学院的讲座 谈到阿里巴巴以前不收应届毕业生——因为应届毕业生需要磨练和公司的培养,
后来他决定收了,因为他觉得该为社会做点事情,如果每个公司都如此 那么应届毕业生永远 没有机会得到锻炼

弱小的公司/单位 就是不一样
一个优秀的公司 会把他的员工培养成优秀的人(我一个师兄在IBM,他说:“IBM的文化很棒,好的使你不愿离开公司)

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对自己负,对家负责,对社会负责
一个优秀的公司(单位、组织)应对他的员工负责,应该对公司负责,应该对社会负责

发表于 2007-2-21 22: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乎是意料中的事,硬是把一个生气勃勃的事业搞成这么个样子。

几天前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世界上本质上没有“价廉物美”一说,“物美”是以“价贵”为基础。消费者要懂得这个道理,要懂得“一分价钱一分货”,要懂得“人给一分货,我出一分钱”这种童叟皆知的道理。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国人崇尚“小聪明”(其实是“不诚实”),希望以最低的价钱获得最好的商品。我国商品往往质量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的这种“自作聪明”的观念问题。

MI堪称“最复杂的信息学”,可有多少人珍惜爱护这类人才呢?
发表于 2007-2-22 09: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题目的本身就说明了人们的盲目性:

因为不仅"IT人不愿,医疗人不懂",而且"IT人不懂,医疗人不愿"。即使“愿者”、“懂者”,也带有诸多盲目性。因为问题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发表于 2007-2-22 15: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已经存在了,作为医院,除了挖角,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解决目前的这种困境?
发表于 2007-2-22 17: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院能出起多少钱来挖角啊?
发表于 2007-2-22 21: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整个社会来说,待遇与人才流向是完全市场化的,医院化多少钱,就会有值多少钱的人去工作。
医院花多少钱,就注定买到值这个价钱的软件与服务。
既要马跑得快,又不给草吃,天下有这等好事?
发表于 2007-2-23 08: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付钱买人才,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在未有人才与买到人才之间的一段日子里,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更为积极地捱过过渡期呢?
发表于 2007-2-23 19: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肚子饿了,没有厨师做饭菜一样,自己动手呗,做成什么是什么的了。
要不然问一下亲戚朋友也行,比如买鱼,海鱼买什么、淡水鱼又买什么,杀鸡是用多热的水等。
发表于 2007-2-23 19: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喻恰当.自己动手味道可能差了些,不过结果是相同的.肚子饱了,呵呵
发表于 2007-2-24 11: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到关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在2000多年前提出并为之捐躯的民主理念的文章,感到仍是非常新鲜。我觉得我国的传统文化主体上还是属于自然主义的文化,并未经历严密的理论思索和提炼阶段。在自然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医学中不可能自动产生诸如“协议处方”和“临床路径”等规范(没有这种本能冲动)。所以本质上中国的医学信息学是引进文化,引进科学,接受和实现起来自然难度就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医学信息学者特别地“任重而道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