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80|回复: 8

HIS的瘦身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7 22: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iS的瘦身问题

    当我们提到HIS这个字眼时,不知还有多少人想到的是整个医院的信息化。HiS本意是一个过分宽泛的概念,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软件?一组软件?是基于一个数据库的系统,还是和医院业务相关的所有信息系统。PACS、LIS属不属于HIS?心电系统和手术麻醉x系统是不是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是不是医院信息系统?是不是HIS的一部分?如果从字面上说,他们当然是医院的信息系统,也可以说是HIS 的一部分,而且是医院最重要最有特征性的那一部分信息系统。可是我们今天在提到HIS公司,谈及某医院准备更换HIS时,我们通常指的是以计价收费为中心的BILLING系统,是挂号系统,是出入院登记系统,是查看药物价格和处置措施定价的医生护士站。医院业务固然离不开计价收费,但这不是医院的特征性业务。这样的系统称为HIS是个历史的错误,但是,如果想把这个词不达意的HIS还原到它本来的意义还需要业界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军惠一号和从邦系统设计之初,设计人员无疑是按照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来设计的,它不仅包含收费挂号,药房药库,还包括了医生护士工作站{ 当时没有临床信息、电子病历的概念和相应的技术}  在卫生部早期发布的《医院信息系统规范》中,HIS功能范围被政策规定下来,众多HIS厂商沿着规范研发产品。于是凡是按照卫生部功能规范研发销售医用软件的公司被叫做HIS公司,其以计价收费为核心的医院软件系统,被叫做HIS系统。HIS的本来意义被缩小。当今天PACS,LIS,心电,电子病历大举进军市场的时候,这些更有资格成为医院信息系统的软件,被排斥在HIS的语义范围之外。

    各家所谓HIS厂商,几乎都没有很好地进行临床信息系统的研发,他们把简单的用于计价或提醒医生价格的系统称为医生站护士站,他们的医生站护士站几乎不支持医护人员的医疗业务,只是财务系统地帮手。医生护士在医生护士工作站上,被动地干着应该由后勤人员administrative staff 干的工作。HIS呀HIS,你怎么能叫HIS呢?

    HIS既然已经约定俗成,被看着区别于临床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PACS,LIS,心电,麻醉等的收费为主的系统倒也罢了,但HIS中的医生站和护士站还在鱼目混珠。卫生部有必要重新规范医生站和护士站的功能,业界更应该对医生站和护士站提出完全不同的要求。不管新功能的医生站和护士站由电子病历厂家还是由原来所谓的HIS厂家生产,行业领袖们应该明确的告诉医院选择医生站和护士站的起码标准。应该出版有关医生站和护士站的Guideline或选购指南,以免医院因为不知道行业进展而错误投资。  

    如果原来的HIS厂商不想失去医院这个传统市场,它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在临床信息化方面投资开发,二是专心做好计价收费,为复杂多变的医院收费业务,医保报销业务服务,做精作好。过去那种想用一个数据库把医院所有的业务一网打尽的想法只会使自己陷入泥潭。   

      事实上,不管传统His公司愿意不愿意,HIS的瘦身运动已经开始。电子病历厂商正在切割它的医生站和护士占市场,甚至出现了专做无线查房和护理工作站的厂商也在抢夺这个市场;最近出现了专做挂号分诊的专业公司,传统认为地道的HIS业务也受到挑战;带监护波形的手术麻醉系统出现,原来HiS的手术麻醉模块已经没有市场,医技科室的信息系统随着数字化设备采集技术的进步,其供应商正在转向有能力采集仪器信号、破解仪器设备数据格式的公司……药房药库系统会不会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出现新的专业公司?中医药房药库是不是独立成一个系统更便于信息管理?

我认为,HIS的瘦身是必然趋势。术业有专攻,一个公司什么都想干,往往什么都干不好。这不需要再找事例去证明。HIS的收费业务从理论上讲没有难度,但中国医院复杂的不规范的内部管理,多变的医保政策,仅在收费上就把不少HIS公司弄得焦头烂额。激烈的竞争导致几十个子模块不如一个做的好地挂号系统值钱。HIS公司的出路可以选择拆分的办法,让原来的子模块分离出去,如药房药库可以让相关人员独立去做,可以在该系统中加入药物知识库,做的更符合药师们的需求;医生站护士站由电子病历厂商去做;耗材管理,设备管理由财务公司去做……总之,让大一统样样全的HIS分解,一个数据库一个系统实现医院全部信息化是不可能的。专业厂家各自完善自己的产品,医院向专业公司购买专业性产品,通过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即由专制的HIS走向分权的HIS。专制的HIS是历史造成的错误,一个以各个专业系统为信息采集处理点,系统间的信息能按需要进行共享、协调和互操作的民主的HIS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 本帖最后由 claude 于 2007-4-17 23:52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8 00: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行业都有类似的特点吧。
发表于 2007-4-18 00: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院可以走集成化的道路,HIS组件化,可以瘦身。
中小医院可以走一体化,HIS会越来越胖。
基于成本的考虑,不唯技术论,市场选择的结果。各有优缺点,不可能一种模式。
有单个的工具,也有一体化的瑞士军刀,瑞士军刀最多的有80多个功能组件,能说单个工具的组合就一定比瑞士军刀好吗?由此看来楼主对HIS的市场认识还不够全面。
医院内部各部门是互相关联的,不是独立运作的,综观走集成化的道路的医院,除了中山市人民医院外,没有哪家医院能说是比较好的,也就是说中山经验是不可移植的。这需要接口标准化,而目前正是HIS集成的瓶颈。由于医院内部各部门、各模块之间的偶合程度非常高,想把每个模块做成标准件,医院可以灵活组装,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一体化的系统,由于是一家公司完成,就某一个功能组件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没有接口,软件内部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是非常好的,这样实施的周期比较短、成本比较低、维护比较方便。
早一些时候,NC、瘦客户机的概念满天飞,以为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处理所有业务,但是MS的WINDOWS却越来越胖,瘦不下来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发表于 2007-4-18 01: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生站、护士站是按使用人员来划分的,而不是按功能来划分,这是不同的分类方式。
如果按这样的分法,会有院长工作站、医务科长工作站、护理部主任工作站、药品会计工作站等等。
如果是按功能来划分,医生站、护士站有三个层次:收费、医嘱、病历,旧式的医生站、护士站是收费的,现在已逐步转向医嘱,有的已经上到了病历。
如果软件按使用人员或科室来划分,不同的医院科室与人员的职能相差很大,软件要做很大的修改,产品缺乏灵活性,会把软件做死的。按功能来划分,可以将人员与功能联系起来,通过授权来控制,这样产品在不同的医院之间移植时要修改的东西就少了。
发表于 2007-4-18 01: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病历包括哪些内容?仅仅是临床医生护士录入的哪些东西吗?电子病历是一个系统,所谓的电子病历公司,也仅仅是做了原来纸张病历的内容,现在X光片、CT片都是按病历的要求来管理的,影像也是病历的一部分,现在所谓的电子病历公司有做PACS、LIS吗?
病历<-->医嘱
医嘱<-->费用
医嘱<-->药品、卫材
费用<-->药品、卫材
瘦身就是把大件分拆成小件,怎么分拆?分拆后如何交互?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6: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tyq 的帖子

从医院选择权的角度考虑,HIS的瘦身对医院是有利的。在一体化HIS模式中,一个功能单位不好,医院也只有勉强用之,替换较难。通过集成方式,尤其是消息平台机制集成,医院很方便地更换应用模块或者应用系统,不至于被一个公司Blacmail。这也是HIS瘦身的社会意义。至于电子病历厂商,它可以专注于录入技术,也可以做医生站和护士站,毕竟医护人员采集病人信息主要的手段是录入,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电子病历厂商投入比多较的资源原因。医护人员的结构化录入是临床信息的 采集,仪器信息的获取也是临床信息的采集,采集过程和数据结合上业务流程进行编程,即可形成相应的应用系统。如果电子病历公司掌握了很好的采集技术,他们当然比不具备这种技术的公司更有条件做好专为医生护士服务的医护工作站。医护工作站应该是电子病历系统的主要模块,是电子病历采集和展现的窗口。它后台的存储处理、数据管理和如何实现共享等问题是电子病历系统后台的工作。当然,医护站为了让医生护士更方便地工作,它还可以提供临床知识库,可以带上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带上病历质量监控系统,可以带上临床路径,等等。但是,有些对医护人员很实用,但不属于临床诊疗的模块最好不要在系统里设计,如科研查询系统。面对电子病历采集的数据可能会产生多种应用,利用数据的主体不同,对系统设计的要求将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基于  数据利用的查询科研系统最好独立做,这也给别的有经验的公司以机会。总之,不要让电子病历系统不断增肥,在走HIS曾经走过的又累又不挣钱,系统还不断地出问题的老路。

HIS公司如果不掌握和储备临床信息采集技术,确实面临丢失医生站和护士站业务的可能性。医护工作站的最大应用需求是采集调用分析临床信息,计费只是中国特色的非医疗业务对医护人员不合理的转移。医生只管病人需要如何治疗,为什么要管哪个药多少钱。让医生知道药阶药厂帮助了医疗腐败之风的蔓延。

听说,为了治理医疗腐败(我本人不赞成这个提法),现在又有医院向HIS (billing公司好了)提出,要在处方界面上隐去药厂何商品名(隐去药厂和商品名不隐去药价,医生还是知道某价格的药时某个厂商的)。中国特色的医院制度害了厂商,也害了行业本身。

[ 本帖最后由 claude 于 2007-4-18 11:50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8 12: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虽然对中国医疗软件市场认识有些不足,但集成整合的思路确也是未来医疗软件市场的发展趋势,要不平台概念炒的那么火呢?个人感觉所谓的电子病历的范畴应该覆盖住所谓的医生站了。
发表于 2007-4-18 1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病人病例等知识的挖掘能力还非常薄弱,对科研及医疗的支持作用明显缺乏。
发表于 2007-4-18 22: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集成是好,是一个方向,对于目前来说,还有难度,医院想自由组合恐怕还只能是想法而已,也许有了标准,做出了标准件,医院就可以自己组装HIS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