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20日
大会正式开始,本次大会参会代表超过600人,大大超出会议主办方的意料,原以为今年是CHIMA的小年,人数要比去年和美国HIMSS合办的会议少,没想到人数之多创造历史新高。看来经过努力,医院对信息化的重视增强了。不过会址选在旅游胜地成都是不是另外一个因素呢?
上午的主旨报告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卫生部饶克勤主任的发言,对中国信息化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反思和个人的见解。饶博士的发言俨然更是个学者型的演讲而不是官腔十足的政府官员式发言,其实我接触不少国家部位的干部,他们个人综合素质高,思维观念都很先进,但是溶于庞大的机构中去,似乎又给湮没了,失去了个人的声音。下午分场报告我关注北京卫生局的琚主任和深圳卫生局的张主任关于两个城市的RHIN的报告,可惜报告时间就20分钟,总是感觉意犹未尽,而且没有更多的提问机会。
晚上不小心误闯一个内部会议,是GE的鲍永健和朱杰还有人民的几个老师参加的标准问题的讨论,虽然听得有些满头雾水,但也不是一点听不懂。正好同屋人找我,找借口溜缝了。和一个前辈聊天谈到亚洲范围内信息化的水平问题,我开始始终有个感觉,在应用层面上我们并不落后。但是在基础信息学的研究上差距很大,缺乏大量学者研究。目前高校开设的医学信息专业不过就是过去图书情报的换个马甲的说法。具有讽刺意味是,在会议上有人散发医学信息学工程硕士招生简章,一看课程设置就是简单的计算机基础+医学类的组合和拼凑。折射出中国整体教育的浮躁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