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00|回复: 4

个性化这个骗局【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6 14: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zhangxiangdong-3g.blog.163.com/blog/static/11574564200793192847751/

个性化这个骗局
       给《万家科学》的专栏又开始写了。在飞机上或候机室里,用笔记本电脑一个电池的时间——这样的方式能够逼迫一个撰稿人按时交稿,向所有的编辑朋友推荐。

      这期文章如下:

      最近上某个网站,被“个性化”给刺激了一下。
       在登陆之后浏览页面侧栏上,向我推荐说:我们猜你会喜欢……下面罗列了几本书,几张CD。一看列表,我给吓了大大的一跳——这些书和CD正合我的胃口,大多数已经买了摆在书架上了。

       本人身在无线互联网行业从事非技术开发工作,但3G门户(手机登录3g.cn)和所有的网络公司一样,非技术人员也耳濡目染到开口数据库,闭口用户界面的准技术层次,不至于被这些基础的“个性化”服务给吓着,吓着我的是,我在这个网站的浏览、购买仅仅几次,该网站的数据库对我的个人喜好就可以有如此准确的判断,让我实在是————
        太失望了!
        ——失望的不是对这个网站,是对自己的趣味,原来是如此这般地“不过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按照技术的逻辑,网站给我的个性化推荐,一般是基于对一个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记录,根据同类行为的兴趣得出的结果,也就是说,我所喜欢的,不过就是许多和我有过某些共同点的人另外喜欢的东西。
       正如这个时代所标榜的那样,人人喜欢“个性”,总以为自己很独特,很另类,哎呀呀,接受了一次个性化服务,发现原来我 就是那样一个普通的人。
       抛开对自己品味丧失信心的沮丧外,再来谈下关于“个性化”的问题。
       若干年前,在中国还没有一个网上书店的时候,我看到了amazon网上书店,当时它还只是卖书,好像是10次登陆后,这个网站会根据用户所点击或购买的类别开始推荐相关类中的书,当然,这个推荐功能的与众不同在于:它的推荐是在全球数以千万计的购买行为中统计分析得出的逻辑,而且,这个逻辑在不断地根据每一次点击做人工分析和系统分析,更加接近用户的可能行为。
       当时半懂不懂的我如同发现了一颗新行星,飞奔去向我的老师,一位从事出版工作半辈子的出版社副总编献宝,大谈特谈互联网图书发行的革命性,主题就是:个性化时代来了,你们传统发行模式要完了。连回邮件都要秘书代回的老师听了半天,说,不错,我们是要完了,但是你的个性化,其实是共性化啊。
      到今天,我才知道,我发现的行星叫地球,就在我的脚下。我的老师说的是对的,网站的个性化是在寻求用户的共性,以实现 最大程度的准确率去命中顾客,就是去发现更多的“尿布和啤酒摆在一起可以互相促进销售”的规律是一样的。
     我并不想探讨个性化如何更加科学,只是感到迷茫:个性化是不是在更好地服务用户?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类似我们的人找到可能是我们想要的东西,但由此,我们是否更加趋同?我们的趣味是否更加接近?因为某一类人是这样的,所以,我可能应该这样——这一逻辑,听上去和专卖店里服务人员说“这种衣服最好卖,所以你买吧”是同样口吻,同样让人难以接受。
     那个品味普通的我始终认为,所有人和我最大的共同之处是,认定容忍鼓励这个社会参差多态是生活丰富的基本原则之一。始终不放弃用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的人,不仅仅是要在互联网之上,更要在互联网之外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寻找的方式是个性化的才好。
      再说两个个性化笑话当结尾吧:
      在国内一些电子购物网站订购的时候,“个性化服务”之一是向你推荐:买过此本书的顾客还买过……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你订购任何书,推荐都是差不多的,因为,事实是,这些个性推荐,仅仅是网站正在促销的品种而已。
      第二个笑话是:一些网站提供的博客服务,可以选择“个性化界面”,而每一个“个性化界面”,都有几十万个博主在使用。

      真是有个性啊!

      另:我们也在想个性化,但是做得非常初级。我相信,手机要比电脑更加容易实现真正的个性化。
发表于 2007-11-6 22: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行业的个性化绝对是赢得客户的圣经
发表于 2007-11-7 10: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撇除促销为目的的推荐购买不说,细分一层是不是总比一层都没有细分好?

个性化的实现应该是有资源范围局限与用户需求扩展之间的矛盾,也包括用户需求内涵与需求理解能力之间的矛盾。或许这需要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吧。
发表于 2007-11-7 13: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的观点,用户说好就是硬道理。。。
发表于 2007-11-8 09: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性化不是标新立异,小众化与个性化并不相互排斥。就像一个产品如果需要细分用户群和市场,不可能细分到每个人上面,这样的细分也是徒劳无功没有意义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