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西风瘦马

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起-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8-21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起-1

生命、社会,是由许多层级构成的--单纯最基本的原子、分子或基因的运动规律,不可能说明整个生命体。
<br>
<br>按照普利高津PRIGGOGINE的耗散结构论,当一堆分子自组织起来后,就会形成一些只有这种组织起来的状态才有的特性--这种特性在原来分子水平层级上是不会具备的。
<br>
<br>这也是香农SHANNON的信息论的根源所在--没有自组织,分子间的信息交流是无序的,也就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组织成为一个结构后,各个分子之间的信息交流,对于这个结构,才有意义--才能称之为信息。
<br>
<br>同样,在医院信息化领域,信息集成之前和之后,所产生的对组织的作用,也会有极大的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05-8-24 2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起-1

任何疾病都是有共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要确定一种疾病的这两种性质,关键是找到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西医在电子显微镜下所见到的仍然是结果,诸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尿毒症、糖尿病等,从解剖学或生化检测所了解的东西,除了确定疾病的名称外,不同的治疗方案,都不能完全彻底的进行有效治疗?原因就是未能从根本上找到病因。
<br>只要是找到了原因,不一定要高级的药物就可以对付很多疾病。
<br>其实,万相归一,“邪”,不等于表现出病变的细胞或微生物群落,而是导致细胞或微生物群落病变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往往其实很简单,问题在于医生是否有那个本事找到这个简单的根!
<br>只会大量地屠杀大的细胞或微生物群落,是偷懒的表现,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导致整体机能的下降,为“邪”向更广泛区域的扩张创造条件!
<br>智者的“智”之所在,就是能找出根上的“邪”,抑制住这个根本性的“邪”之后,招安大群落的细胞或微生物使之改邪归正。
<br>就如同政治家不能靠屠杀大量人群来推行其理想的“治”或称平衡态,高明的政治家要靠的是感化。
<br>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09: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起-1

有人提问:
<br>倘若,微生物仅存在于人体的消化道肠道系统内,它也不能被认作为“阴”,而如果微生物与人体内所有的细胞为伴,即每一个细胞都与微生物“相依为命”,那么,完全有理由认定,细胞为阳,微生物为阴。以此为切入点重新认知、解读中医学,前景将会是什么?
<br>
<br>我认为:
<br>在西方科学界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观,并不是要一定找到某个概念的物理基础--只要能找到这个概念的“客观效应”,也算是对此概念或间接验证!比如相对论,其认可是基于其内在的理论优美性、基于对于时空弯曲概念的光线走过太阳时拐弯的实验验证、基于对于E=MC^2的原子弹验证。
<br>同样对于中医的阴阳和经络,当然应该更多地寻找其物质基础,但是在目前形势下,是应该看到针灸等的客观治疗效果--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种族,就是对中医的最大的肯定:由于中医,中华民族历史上没有类似欧洲那种黑死病导致人口减半那样的单纯因疾病而灭族的情形出现!
<br>西医现在仍不承认经络的存在,更何况对于阴阳的理解--因为经络看不见!但是,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吗?就把经络理解为一种看不见的能量、受制于一种整合性生理机制而在人体内有时收紧有时弥散的能量,不可以吗?
<br>至于阴阳,应该视为是一套基本的抽象的概念,可以“具相”化为任何实体物质,比如微生物之于细胞,就如同电磁波这个抽象概念,大家都认可,但是具体存在于现实的是红外光、紫外光、X光、伽玛射线等。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10: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起-1

有人说,医学是一门科学,因而就应该能工程化。就如同黄种人也是人,因而也能直立行走一样。
<br>
<br>我认为,工程化,应该类比于当科学家(直立行走,大概可以类比于科学中的“实证”),虽然大家都是人,但是有的人就适合于当艺术家,而不适合于当科学家。
<br>
<br>医学,虽然也被纳入科学的大概念之中,但是这是一门“经验科学”,而且肯定地永远是离不开经验的科学--试问,哪门科学能离开经验?只不过,依赖经验的程度高低而已!而医学,在各门科学中,是依赖经验最高的科学,甚至于要高于社会科学!!
<br>
<br>实际上,当代西方医学开始兴起“循证医学”这个概念,应该是回归到中医的“辨证施治”,正是这个循证、辨证,是医学的精华所在,是医学之所以为医学--这里,不论中医西医,都要依赖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越来越多地通过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来“工程化”,但是在处理复杂多变量非线性系统上,计算机技术远不及人脑的万分之一!
<br>
<br>实际上,医学之所以离不开经验,是因为医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智能--经验就是知识库,而且是检索域异常广泛的知识库,知识库的积累越多、其域间的检索与“互参”(cross-referring)越多、已有知识之间自组织自衍生的能力越强,其产生的推理对于特定处理目标的用处越大。
<br>
<br>实际上,现代医学不正是正在向医疗的每个环节注入更多的智能吗?只不过,人工智能能走多远?目前计算技术能支撑知识库的广泛的自组织、互参、自衍生吗?
 楼主| 发表于 2005-9-6 11: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起-1

现代医学用的设备、尤其是诊断仪器越来越多,心电图、监护仪、超声、CT、MR、ECT/PET、生化检验、病理切片、等等。
<br>这些设备中的计算智能也在越来越多。但是,这些计算智能中含有的知识库,却大大落后于计算能力的发展!
<br>
<br>医学的循证、辨证,需要计算技术两方面的发展:
<br>-知识库的建立和积累;
<br>-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br>
<br>而现在的各种病种分类体系,可以算是知识库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些病种分类体系,在由各个专业科室发展起来的同时,也被现代医学分科过细的现象导致各个病种体系难以融合。
<br>
<br>这时,就要求MI人士搭建医院信息体系时,要能支持所有临床医生需要使用的各种病种分类体系,并且,能将每个病人来医院产生的各种信息(包括心率、血压等0维数值,心电、血氧等1维波形,以及各种2维影像)都能让这些分类体系来分类和检索调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