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29 22: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POC
POC应该而且必须单独拿出来说一下,这是Mouse比较感兴趣的东西
李大叔他们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心血,号称原本应在去年南宁会上就要推出,因为准备的因素等放到这次会了,能协调这么多厂商做这么一个平台,其间的辛苦可以想象,如果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的话,算是树立了一个挺好的样例.
BTW: POC=Proof of Concept(似乎是这么翻译的,概念验证演示)
互操作性也好,交互性也好,Interoperability也好,不同医疗系统之间的互连绝对是最近几年的热点,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可遵从的标准规范,对用户和厂商都是个福音,惜呼涉及"标准"的东西在中国.....
先说参与的厂商,yangzheng补充了,这里为完整性目的多说一遍:IBM(注册), GE(报告), MyLab(芬兰LIS),联众(电子病历),天助盈通(病理),嘉和美康(电子病历),哦,这种场面自然也少不了Intersystems的Cache了,还有家不知道是谁的一直合着笔记本聊天的...呵呵,Mouse在现场默默看了很久,从病人身份输入到病理LIS检验报告的注册以及报告的查询等流程观察,CDA格式也大致看了下,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说所谓的标准不外呼是一套大家都遵循的规范和定义,关键是标准谁来定,怎么定,怎么推,怎么保证完整和通用,就这一点上来说没特别的地方,当然行业复杂性和技术外的东西不是我所考虑的.就现场来看,流程满顺畅,几个厂商的界面也不错,更多的检验现场肯定无法深入了,包罗大叔都说了是概念性的验证,有概念有验证就足矣,yangzheng不必太苛责,真正拿到临床实际中去检验的话,那是另一回事了.
没现场了解清楚所谓的"患者标识号转换功能"以及CDA的规格定义,应该不是没有而是Mouse没上去细问
不过现场还是有点乱,布线乱算不得什么,尽管现场有个图板画着"临床检验结果互操作性规范流程","CDA格式规范"等图示,每个厂商也热情洋溢地在守在自己摊子前面等待着参观者的咨询和考验,但是针对流水席一样的参观者,如果能有个结合数据走向和参观导向的演示流程说明就更完美了,大家排着队进来,先看哪个,接着看哪个,哪步会看到什么效果,实现什么目的,下一环节到哪里...这就是俺这样微观者的见识了,至少我观察到的现场很多人都是没太目的性的乱逛,次序乱者有之,搞不清楚者有之,进来扫几眼就退出者有之,看了半天没明白这有之....效果打了不少折扣,大概真正体会到其中真髓的人十不其几吧..呵呵,厂商估计也郁闷,譬如来自芬兰的MyLab的那位仁兄Jari Ylonen,一直坚守会场,双眼中那恳切热切迫切想交流的眼神足可以融化任何一个参观者,可惜没几个人真正和他交流,人家可是用LIS统一了几乎芬兰全国的,肚子里肯定有不少货,干着急就是倒不出来,也是一种折磨....再说那位关了笔记本一直在聊天的兄弟,也该看看场合吧....多少人在身后驻足听了一阵后又安静地走开...比较起来,天助的老兄就比较厉害了,一直在做界面的操作切换什么的
能把这么多厂商凑一起,应该最高效地发挥起作用和效果,这点上看来还是需要经验的,当然,仍然是Mouse眼看世界,老大们别扁我. |
-
贴张演示会场的图吧,杂乱的网线和迷茫的芬兰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