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能下载到DEMO,而是读了该网站的一些关于电子病历的介绍。
对电子病历的实现我是外行,是各位的学生。我也许只能从医学知识工程或整合来谈谈对电子病历的期望。数据的模式化或结构化确实非常重要,非模式化或结构化的自由文本式的数据难以二次开发,只有模式化或结构化才能发挥强大的人工智能功能,给医生以最有力的支持。有人强调数据采集需用户个性化,这当然重要。但我想电子病历的开发者也许更应该理解生物医学对象的高度结构化以及各种结构的高度变化性(指差异性)的特征。所以一般模式固然非常重要,但还需兼顾到模式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特别是一些动态数据模式。我认为这正是电子病历高质量的关键之一,因为它是高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强大的运算功能的基础),所以我还主张努力实现疾病个性化(病性化)数据。但这还不是全部,因为模式化事物往往是人们熟知的或形态较为固定的事物,而医学实践充满了未知的或新鲜的事物,所以必须为它们留下余地。总之,实现semistructured models是个“两难问题”,这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艺术。
其他请教几个问题:
(1)“数据篮”的确切定义是什么?英文对应词是什么?
(2)“签名及时间自动生成,避免了人为干扰。 电子病历中书写签名和书写时间的记录均由系统自动生成,较好地遏制了缺签名、替别人签名,随意更改书写时间、补写住院志、病程记录,以及三日确诊诊统计欠准确等人为不当干扰因素。”这一段我不理解,好象是一个“电子图章”交给系统代为盖章。这是不是很危险。能设法盗用这个“电子图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