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7-14 16: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呵呵,小城写的有点过于概括,所以导致有部分误解,那天的讨论有很多更为深入,当然也有很多大家只是发发牢骚,更多的工作需要再以后深入开展。
比如反对盲目上门诊医生工作站,是因为现在很多宣传都是医生开处方、传到药房、收费,甚至有人提出要直接在医生处用IC卡划价。我们反对的是没有目的性,而且为了上所谓的门诊工作站而上,特别是打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旗号,盲目的修改医院工作流程的做法。当然,如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我觉得是好事,比如南方很多小医院甚至取消了挂号的环节,病人可以直接通过分诊到医生诊间去就诊,就诊完了再去交费取药,这种工作流程的适应性改变是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不过也会带来信息系统的一些改变,大家可否考虑过?
对于模板的讨论,并不是完全反对模板,但需要考虑有限制的使用模板。同时对于具体的模板中的一些设计问题提出来进行了讨论,比如:现在很多模板命名都是采用疾病的方式进行命名,这种模板在医生还没有开始书写主诉、体查资料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医生要诊断什么病了,将临床思维的过程完全颠倒过来,这对于医生的临床思维的周密性和鉴别诊断的思路考虑都是一种干扰。例如:胃区疼痛,低热,医生拟诊为急性胃炎,但疼痛放射背部和腰部,是否考虑其他鉴别诊断,如:胆囊炎?,再如:中下腹疼痛,有压痛,无返跳痛,但有轻微卡他症状,病人年龄又小,这时候是考虑阑尾炎?还是考虑是否鉴别诊断:腹痛性的感冒?这个时候这种细节描述会显得特别重要,也是临床医生临床思维训练的经验积累的价值所在。而现在的模板设计很难体现这种临床思维训练的过程,而单纯的从技术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认为不可取之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完全反对用模板的方式。
至于医保项目作为医嘱项目,这种事情多跑跑几个医院就知道了。现在有人还提出医院信息化,要以:医保为核心,大家也可以讨论一下这个观点或者这种观念对不对?
这次聚会从6点半吃饭一直到11点半回宾馆,有五个小时,所以讨论的东西很杂也有点乱,这几个只是其中的一些,还有话题就是老包提出的建立论坛级的标准的可行性,以及老包的语义网络问题,还有若干私人话题,呵呵,也就不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