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72|回复: 23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4 11: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海聚会中大家谈到了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1、盲目推行门诊医生站,让医生当收费员。在没有建立良好的电子病历系统前,这样的医生站是没有意义的。何况将医生站分成住院、门诊设计上就有问题。

2、推广所谓的模版病历。倒是医生录入病历便捷了,但造成的后果是“千人一病”的现象,对医生(尤其对年轻医生)临床的诊断思维形成限制,后患无穷。

3、很多数据项目缺乏规范。把医保费用项目当成医嘱项目处理,不利于以后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既:“rubbish input  , rubbish output  ”。
发表于 2004-7-14 12: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我就知道你们在一起会谈到许多关键问题!不会仅仅吃茶而已。
这也是我对此比一些研讨会还感兴趣的原因。
切中时弊!尤其是2、3条。
效率很高啊!
坚决支持!
发表于 2004-7-14 13: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我同意2、3条的理由是:
第二条:长期下去,有可能把病历搞成千人一面,没有个性的病历是一堆垃圾;
第三条:据我所了解的,医保的项目,只是为了医保,他们不管是不是符合医学的需求。
至于3楼引用的《左传》曹刿论战中的典故,我们应该力争“肉食者”不鄙,能够“远谋”,或者代替其远谋。
发表于 2004-7-14 15: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后海聚会中虽多是坛中专家,所提三点问题却不敢完全苟同。
对于第一点,反对。推行门诊医生站不等于让医生当收费员,即使不上病历部分,也是很有价值的,如果还有不够“良好的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更多价值。是否将“将医生站分成住院、门诊设计”,也要从需求出发。
对于第二点,补充。采用复制贴粘的方法写病历,带来弊端是很明显的,各位所指的模板与此意相同。但我要补充的是,不是采用模板的方法不行,而是看采用什么技术,制作的是什么类型的模板(如广州陆总的就不错)。
对于第三点,医保费用项目当成医嘱项目处理肯定不行,我们这里没有这样规定,不知其它地方如何要求,我们这里只要求传给医保的收费项目,我们在医嘱描述中对对应医保项目进行说明,包括报销多少。
发表于 2004-7-14 16: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呵呵,我也说几句:

1.门诊医生站主要功能是辅助门诊医生的门诊诊疗工作,应该有三方面主要内容 A.提供专业医药信息 B.患者病情记录、历史健康记录、检查安排及医生处方等 C.诊疗事务管理及通讯(包括排队、记费等)。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现在的门诊医生站有其存在的必然原因,同时,由于发展水平不高,其使用也是比较局限的。至于划分门诊和住院医生站,只是跟现阶段的技术和应用水平有关,也是一种水平不高的表现。

2.模版病历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是发展初期的首选,对医院来说,医生工作效率能够提高就是好东西。至于质量及其它不利问题,有待于今后系统不断进步,医生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领导决策者意识观念的不断完善,行业设计人员的水平提高等等。

3.数据不规范,把医保项目当医嘱项目,这跟系统分析不全面有关,也与软件工作“偷工减料”有关,更是医院和医生非常无耐的选择。

总之,即便是电子病历也不是万能的,随心所欲!
发表于 2004-7-14 16: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呵呵,小城写的有点过于概括,所以导致有部分误解,那天的讨论有很多更为深入,当然也有很多大家只是发发牢骚,更多的工作需要再以后深入开展。

比如反对盲目上门诊医生工作站,是因为现在很多宣传都是医生开处方、传到药房、收费,甚至有人提出要直接在医生处用IC卡划价。我们反对的是没有目的性,而且为了上所谓的门诊工作站而上,特别是打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旗号,盲目的修改医院工作流程的做法。当然,如果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我觉得是好事,比如南方很多小医院甚至取消了挂号的环节,病人可以直接通过分诊到医生诊间去就诊,就诊完了再去交费取药,这种工作流程的适应性改变是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不过也会带来信息系统的一些改变,大家可否考虑过?

对于模板的讨论,并不是完全反对模板,但需要考虑有限制的使用模板。同时对于具体的模板中的一些设计问题提出来进行了讨论,比如:现在很多模板命名都是采用疾病的方式进行命名,这种模板在医生还没有开始书写主诉、体查资料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医生要诊断什么病了,将临床思维的过程完全颠倒过来,这对于医生的临床思维的周密性和鉴别诊断的思路考虑都是一种干扰。例如:胃区疼痛,低热,医生拟诊为急性胃炎,但疼痛放射背部和腰部,是否考虑其他鉴别诊断,如:胆囊炎?,再如:中下腹疼痛,有压痛,无返跳痛,但有轻微卡他症状,病人年龄又小,这时候是考虑阑尾炎?还是考虑是否鉴别诊断:腹痛性的感冒?这个时候这种细节描述会显得特别重要,也是临床医生临床思维训练的经验积累的价值所在。而现在的模板设计很难体现这种临床思维训练的过程,而单纯的从技术角度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认为不可取之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完全反对用模板的方式。

至于医保项目作为医嘱项目,这种事情多跑跑几个医院就知道了。现在有人还提出医院信息化,要以:医保为核心,大家也可以讨论一下这个观点或者这种观念对不对?

这次聚会从6点半吃饭一直到11点半回宾馆,有五个小时,所以讨论的东西很杂也有点乱,这几个只是其中的一些,还有话题就是老包提出的建立论坛级的标准的可行性,以及老包的语义网络问题,还有若干私人话题,呵呵,也就不说了。
发表于 2004-7-14 19: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最初由 ermulong 发表
[B]不是采用模板的方法不行,而是看采用什么技术,制作的是什么类型的模板(如广州陆总的就不错)。[/B]

谢谢ermulong对我们系统的评价,我觉得ermulong说的很正确。
我觉得模板还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的是什么类型的模板。
 楼主| 发表于 2004-7-14 22: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就等着大家的高见呢!
发表于 2004-7-15 14: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百花齐放才是春!:-|
<)+++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9-23 10: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2.模版病历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是发展初期的首选,对医院来说,医生工作效率能够提高就是好东西。至于质量及其它不利问题,有待于今后系统不断进步,医生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领导决策者意识观念的不断完善,行业设计人员的水平提高等等。

3.数据不规范,把医保项目当医嘱项目,这跟系统分析不全面有关,也与软件工作“偷工减料”有关,更是医院和医生非常无耐的选择。”
发表于 2004-9-23 19: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对第一点,反对!门诊病人的诊治流程和住院病人的诊治流程完全不一样,处理不同,软件如何相同?
不理解让医生当收费员是什么意思,有些收费项目必须由医生决定,与其手工写收费单据,还不如输入计算机。
2医生在书写病史的时候,一般都已经完成问诊及检查,也有了一个初步诊断。模版有一定的误导性,但是的确方便医生的输入。
对第三点,看你从什么角度看了,垃圾数据为什么要输入?
 楼主| 发表于 2004-9-24 11: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您提的一个问题,建议有番薯大哥给你解答。
医生关心的是医嘱,而不是收费。
试问 当前中国医院HIS的数据有多少是可以利用的,具有研究价值的。
发表于 2004-9-24 18: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1、对于国外一些HIS产品,是没有区分门诊医生工作站和住院医生工作站,实际上门诊和住院有很多相通之处,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合二为一,同时合并后的好处是对医生无论在门诊上班或住院上班都不必为转换两套系统而混淆;对病人的病历和用药,更容易相互访问。国内也有公司这样来做,门诊住院医嘱数据用同一个表来保存,只不过存入时加上一个门诊住院标记。国人对门诊住院分离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接受而已。
2、模板的出现,引起了部分人对电子病历的失望,认为是伤害了医生的诊疗思维,其实上医生在调用某个模板时,已确定了病人的病因,调模板只是方便书写而已,即使不用电子病历,他也会照样写在纸上。对于智能化的电子病历,即使开发出来了,估计也没有人敢用,判断一个疾病可能有几十种、上百种原因导致,谁敢说符合这些条件的人一定是得了某种病。
3、医保项目当做收费项目,纯属在胡搞,各地医保项目变化无常,并且与收费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何保证医嘱的原始性、完整性、法律效力?
发表于 2004-9-24 20: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医保项目当做收费项目?

能不能举个例子,谢谢

怎么才能不混淆呢?
发表于 2004-9-25 08: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医院信息化中的几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医生关心的当然是医嘱,但是在目前国内的医疗市场上,医生担当批价员的职责暂时无法取消。譬如口腔科医生,必须写清楚他的工作情况,补牙的某一个步骤,数量是多少等等。不然收费员无法收费。
在数据库里的数据,极大部分是可以利用的,看你应用于什么目的,可能为医生服务的内容比较少,这是目前的HIS极大部分是基于财务。如果你要做成本分析,可挖掘的数据就太多了。就算给我一个性别,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医院就诊人群性别比例的状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