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ouse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4 13: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筛选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br>如果都是手工筛选,那对放射医生的工作两和视力都是个不小的挑战。。。
<br>存储还有个存储容量问题,存储容量就意味着存储投入的钱的问题呀
 楼主| 发表于 2005-6-14 13: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quote-西风瘦马+2005-06-14 13:45--><div class='quotetop'>引用西风瘦马 &#064; 2005-06-14 13:45)</div><div class='quotemain'><!--quote1-->据我在国外的观察,影像KI标志和病灶标注,都是放射医生的责任,也是其工作必需的内容。这些与操作技师无关。
<br>至于工作量,要看PACS系统的设计人性化程度--做得好,KI标志就是鼠标的一次点击;至于病灶标注,更是放射医生应做的责任!<!--quote2--></div><!--quote3-->
<br>呵呵,没错,这正是我这个做PACS系统设计的人现在在考虑的问题啊,做出来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到更好更方便。。。
发表于 2005-6-14 14: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对于放射医生的智能支持,目前所知即所谓CAD算法:
<br>比如由算法自动寻找胸片中的异常密度点并画圈标示,提供给放射医生--其原则是宁可假阳性不能假阴性;
<br>或者用容积渲染volume rendering和虚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把大量影像重建为3D浏览用图,供放射医生快速浏览并辨识病灶;
<br>或者在形态学成像中加入功能学成像,由功能病变指向器质性病变,提示给放射医生;等等。
<br>
<br>但放射医生总会在上述手段提示的病灶周围再多看一些片子。
发表于 2005-6-14 14: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一般而言,上述智能算法对放射医生的支持,目前多局限在设备旁边,而没有实现全网共享--
<br>如果能实现所有放射医生都能共享这些算法包,比如把算法放到服务器上,让授权医生能在任何处理能力足够的终端上调用,这大概算是PACS的共产主义了吧?
<br>不过,算法在网上跑,可真占用不了什么带宽!比强迫着影像在网上跑,好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6-14 15: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两个问题: </p><p>1、好象目前的多排CT自己并没有配备CAD软件</p><p>2、即使PACS也很难配比较昂贵(至少目前比较昂贵)的CAD模块</p><p>如果真实现楼上说的公产主义,那得投入多少的银子啊。。。呵呵。</p><p>所以有人说还是得用三维,但是三维也不便宜,怕是难做到普及呀</p>
发表于 2005-6-14 16: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就我所知,多排CT和高T的MR一般都配3D工作站。
<br>
<br>另外,听说在国外有把3D算法放到服务器上的了--呵呵,共产主义先于咱们实现啦!
<br>
<br>只是,机边3D站能配的算法相当多,而网上共享的算法估计不会很多!
<br>
<br>这又扯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算法能共享,什么样的算法只能机边使用--比如,算法的离线和在线:
<br>如果算法参量需要随着扫查而变化,那肯定是在线的,也就是机边的;
<br>如果算法的施加可以脱离扫描,比如虚拟内窥镜VE,那么就是离线的,也就可以在网上共享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6-14 16: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3D工作站都是比较昂贵的,而PACS的应用应该是能做到大众化普遍化,而不是只有几个医生能用到</p><p>这样的话就算如楼上所说把算法放到服务器上,那不同的使用者同时在用不同的方法调,那么这个算法该如何响应呢?</p><p>btw以前坛子上有人说3D绝对不是多排的发展方向,实在有点不明白</p>
发表于 2005-6-15 11: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关于为成像设备配备高级CAD算法:
<br>
<br>1、算法上网,我不知道有什么控制机制--国外好像是用户购买算法的并发数量授权,比如5个并发的VE算法授权,然后算法和授权安装到服务器上。当终端调用时,任何终端都可以调用,只要同时调用数不超过5个。
<br>问题是不知道算法:
<br>-是住留在服务器上,
<br>-还是每个调用终端调用时算法被下载到终端上,用完后从终端抹掉?
<br>
<br>2、说3D不是多排CT的发展方向--这话听起来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
<br>-3D的诸多算法并不只服务于CT;
<br>-多排CT的发展有硬件发展,例如用“平板”探测器取代“线列”探测器,但也有软件发展和算法发展,算法中3D只是一部分,而且越来越多地从选件变为标配,无所谓什么发展方向;
<br>-但是,如果3D能从CT/MR等的象牙塔通过PACS走向所有放射科医生的手边,倒真是一个发展方向!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08: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这种对终端的控制,一般和windows或者数据库的授权差不多,基本上是10个,50个,100个等批量的</p><p>算法本身放在哪里并不重要,因为它占用的不过是很小的一块存储空间,重要的是算法在什么地方进行处理,处理量大,对硬件要求自然就高,我现在手头的3D就要求P4 3.0G以上CPU,1G以上内存,理想配置是双/四CPU,4G以上内存,呵呵,这不是每台终端都能满足要求的。</p><p>我个人并不赞同对3D的那种观念,我的理想是3D的大众化,成为任何一个有资质的医生都可以使用的,并且还可以支持临床。。。这应该能够对医生诊断水平的提高也有帮助。</p><p>信息化数字化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帮助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效率</p>
发表于 2005-6-16 10: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赞成!
<br>如果长期地在临床医学中始终看不见信息化能带来的好处,院长和大夫们还能支持对信息化的投资?
<br>现在的各种算法,往往都被医生们认为是配属于设备的,是由于买设备而带来的好处,这个好处是不会归功于信息口的!
<br>只有当那些算法能网上随处可得,才会被归功于信息口!
<br>至于终端的高性能,说实在话,即便双CPU的PC,又能贵出多少?而且还在快速下降着!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1: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一个3D模块,至少都要好几万。。。。。。要是好几百就好了。。。。</p>
发表于 2005-6-17 11: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是呀是呀,临床要求的就几个图,给他们那么多干嘛?要
<br>是加上个年久失修的脆弱的HIS主干,几个CT 64slice的图就能把HIS给整爬下,IT主任可不是脸都要绿了嘛. modality上传PACS是1v1,临床,教研看图,就是1vN了.毛主席说的好,"人多力量大".好汉难抵四手,饿虎还怕群良哪. 那群病患还不得把医院当日本使馆整呀.
<br>其实科研用的CT图,可以考虑一个单独的工作站,加点硬盘或配个多驱DVD....这可比SCSI的硬盘,DVD塔,Storage要便宜多了.大批量的图也就不用去挤HIS的北京二环了,科研和业务就分开了,啥时候想弄出来看看就塞张碟. 呵呵,说着有点象家庭影院勒.
<br>
发表于 2005-6-17 11: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是呀是呀,临床要求的就几个图,给他们那么多干嘛?
<br>
<br>要是加上个年久失修的脆弱的HIS主干,几个CT 64slice的图就能把HIS给整爬下,IT主任可不是脸都要绿了嘛. modality上传PACS是1v1,临床,教研看图,就是1vN了.毛主席说的好,"人多力量大".好汉难抵四手,饿虎还怕群良哪. 那群病患还不得把医院当日本使馆整呀.
<br>
<br>其实科研用的CT图,可以考虑一个单独的工作站,加点硬盘或配个多驱DVD....这可比SCSI的硬盘,DVD塔,Storage要便宜多了.反正CT 64 slice也不反对一夫多妻.大批量的图也就不用去挤HIS的北京二环了,科研和业务就分开了,啥时候想弄出来看看就塞张碟. 呵呵,说着有点象家庭影院勒.
<br>
<br>Drew Lee
<br>
 楼主| 发表于 2005-6-18 21: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hehe,你这么一说,临床的就要跳起来了,谁说他们不需要图?一些科室与影像科室是密切相关的,比如骨科,手术等。。。。
发表于 2005-6-22 16: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多排CT产生的数据量比较大,对PACS的影响是否包括网络带宽和存储容量?由于目前一般医院的网络主干是千兆,所以对网络影响不大。由于数据量比较大,对存储容量的要求有所提高。对否?请高手指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