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mouse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2 16: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一是存储要求,</p><p>其实更重要的是看片要求,毕竟存储是后台的,医生也看不见,也不想去管,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快速调图,和如何快速方便看到自己需要的东西</p>
发表于 2005-6-22 19: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我昨天听到,用64排CT,有一个病人一次扫了1700多幅。
<br>
<br>关于存储,
<br>1、如果用光纤SAN将服务器和存储器联网,
<br>2、在线存储用DICOM无损的压缩,长期存储恢复用非压缩DICOM格式,
<br>3、存储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为多路且为高速光纤,
<br>这样的话,应该能从容应付吧?
 楼主| 发表于 2005-6-22 22: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1700幅=850M,一天如果按照50个study就是>40G,无损压缩后大概是15G上下(按平均2.5倍算),则一年按300个工作日算就是4.5T,非压缩12T。</p><p>如果用4.5T的光纤SAN成本还是比较高的。长期存储用磁带库吗?</p><p>另外,仍然没有解决看图的问题,我如何从1700幅图象中快速找到我需要的图呢?</p>
发表于 2005-7-4 16: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我如何从1700幅图象中快速找到我需要的图呢?
<br>
<br>
<br>是啊是啊,我也非常期待这个答案~~
<br>在暂时没有CAD,3D未能普及的情况下,使用现有的viewer的功能,如何筛选KI图像?
<br>
<br>期待高手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5-7-4 17: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据说现在有人在研究&ldquo;基于内容的检索&rdquo;,我不太了解,有哪位能介绍介绍,也许有意义
发表于 2005-7-6 18: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在DICOM和IHE中,有“关键影像标记Key Image Note”和“统一影像发布Consistent Presentation of Images”两个Profile。
<br>
<br>厂家对DICOM和IHE的支持是公开的技术文件。医院有权力在招标之前向PACS厂家索取其《DICOM Compliance Statement》和《IHE Integration Statement》,并请厂家对其PACS产品的DICOM和IHE符合性做出说明!现在不仅有PACS厂家支持DICOM和IHE,并有CT和MR等设备厂家已经提供这两份声明!
<br>
<br>如果PACS厂家在其这两种说明中,声称支持这两个Profile,那么问题就简单了:
<br>放射报告医生在观片时找到病灶显著的影像幅,并对其作放大/缩小、窗宽/窗位、旋转/翻转、平滑/锐化等处理,而特别显示出病灶之后,对这几幅点击鼠标作标注。
<br>其后,当审核医生或临床医生调用这种上千幅影像的病人时,PACS系统可以设置为“先发”作了标记的影像,这时审核或临床医生得到的是作了标记、并调整好显示状态、特别地突出了病灶的那几幅图。
<br>若需要全部影像,再点此病人来调取所有影像!<!--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西风瘦马 在 2005-07-06 18:13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08: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西风兄,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标记的人不是做诊断的人,比如你是做了标记,可是给我来看的时候,我怎么能确信你标记的恰好是我需要看的东西呢,不可避免地我会怀疑你是否会漏标什么或者错标什么,比如,本来我能看出来问题的图,因为你的水平不如我(假设啦)而根本没标出来,我也就根本没看到,所以我也会漏诊。</p><p>其实,说到底首先是个相互之间是否能信任的问题,这个问题很严重,因为第一医生更愿意相信自己亲眼所见和自己的判断,第二这方面确实可能存在问题</p>
发表于 2005-7-8 12: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不!
<br>我认为标记的医生就是诊断的医生--就是放射科写报告的医生!
<br>
<br>当然,如果你认为放射科写报告的医生不是诊断医生、而只有临床医生才是诊断医生,那也很简单--放射科产生了多少图像,你临床医生就自己看多少图像--不过,这时候,好像也就不需要放射科啦!
<br>
<br>实际上,好的PACS应该是既能支持KIN和CPI这两个Profile,也能允许临床医生调阅全部图像--把权力交给临床医生!<!--editpost--><br><br><br><div><font class='editinfo'>此帖由 西风瘦马 在 2005-07-08 12:30 进行编辑...</font></div><!--editpost1-->
 楼主| 发表于 2005-7-8 12: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我不认为放射科写报告的医生不是诊断医生、而只有临床医生才是诊断医生,譬如:写报告医生是一般医生甚至进修生,那标记谁来做呢,假如他做错了,那审核医生(教授或者主任)能够根据他选的片来做审核吗?还是再重新看一遍甚至再重新标记呢?不知道你那里是否有一审甚至二审的制度,至少我遇到的是有的</p><p>允许临床医生调阅全部图像没任何技术难点,难点在于系统是否承受得起(大数据量、大流量、数据的海洋等等),呵呵</p><p>概括言之:标记不难,过滤也不难,看片更不难,难的是怎么样才能是比较权威(或者大家都能接受)的标记和过滤。</p>
发表于 2005-7-11 00: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在有复审制度的医院,也应由报告医生作标记。
<br>审核医生是否会主动调取全部图像,取决于他对这个报告医生的信任程度:如果信任,不必调取,看看标记和处理好了的影像幅即可;不大信任时,多数会再把所有影像调出再看一遍。但这样,主动权在审核医生手里,也能大大减轻审核医生的负担!
<br>至于临床医生,虽然也有权力调取全部影像,但这发生得极少,一般都不使用这个权力,虽然要求手中有此权力,但多数情况是只判读放射科作了标记和处理的影像。
发表于 2005-7-11 09: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我的理解,这还是个与管理有关的问题。</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标记的目的是:</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减少网络上的无效流量。</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如果设备支持,带宽足够,标记与否则悉听尊便了。</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对于诊断,不同的职位和职务有不同的责任:</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临床上虽然对于病人总体上负责,但是对于放射诊断,主要责任科室还是放射科。各科室当然是上级医生负主要责任。</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放射科医生有责任和权力对于图象进行标记。至于是否相信,如何处理就是临床医生的事情了。</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有些临床医生的放射诊断水平,应该并不低于放射医生,尤其是一些需要与临床专业结合的更紧密的项目。如:骨科对于骨折,神经外科对于颅脑损伤,心脏外科对于冠状动脉造影,心血管内科对于心脏功能的判断,等等。</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许多种选择:</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可以对于有水平的,有兴趣的,有需要的临床医生及科室选择性授权,如:骨科、神经科、急诊科、手术室、心血管内科等。</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也可以在时间上选择性开放:在网络流量比较低的时间段。</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还可以在对象上选择性开放:是谁的病人,向谁开放。</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决定并授权的部门应该通过医院的职能科室,但是放射科应该参与意见,并可以有否决权。这是因为水平的高低及需要不能自己说了算。</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有些人,你开放了,他还嫌麻烦呢,根本就不用。</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不信可以统计一下,对于心脏超声的诊断报告,有多少临床医生不仅看报告的结论,还看报告的描述?其它专业的情况也是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尤其是当前这样的大环境。</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font size="3">其实都是凑付的办法。如果带宽足够,象人家上海肺科医院,万兆网,就没有必要动这个心思了。</font></span></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2: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呵呵,万般难题用一个办法可以解决:上万兆网。简单的四个字,:)
发表于 2005-7-13 14: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标记的目的,应该还有:提醒其他医生关注该影像表现出的病灶。
<br>比如,有的微小病灶难以发现,初次写报告的医生可以将该影像标记出来,这样也给审核医生的工作带来便利。
<br>
<br>但是,目前虽然许多viewer都具有“标记”影像的功能,但医生基本都不使用。初写医生需要提醒审核医生注意的影像,一般都在报告的“影像描述”中写明该影像的影像号,提醒审核的医生关注。
<br>
<br>感觉很多功能...以前用毛笔记帐,现在用键盘记帐,仅此而已,工具升级了,但观念还是老的。
<br>
<br>盲人摸象,说的片面,希望前辈们多多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07: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呵呵,欢迎参加讨论,观念确实是一个问题,现代技术带来的庞大信息量,即使专业人士也常常会觉得吃不消,如何提供更好的手段和方式在数据的海洋中挖掘和畅游,恐怕是永远的话题。说到底,计算机其实是提供一个工具和手段。</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5 09: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排CT对PACS会有什么挑战?

PACS版被并到DICOM一起啦,特意顶一下,让大家注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