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8-19 10: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屏幕与 PACS
真正有价值的大家为什么部说?现在我们用的PACS终端软件和硬件相比较,到底什么要价格高的多?既然软件的价格要高许多,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软件来实现硬件上难以实现的高分辨率?这里我们要说明,影像诊断讲的是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我院用的软件具有放大镜功能,能对DICOM文件原信息进行放大,就我观察我院影像科医师使用,都说使用了放大镜后17"、21"和Bacro的竖屏在分辨微小病变时(这儿说的是空间分辨率)没什么优势可言。但是说到灰度(密度分辨率)时,就是SK说的“专显显示器是有优势,因为它只有一个管,肯定是灰度。彩色显示器老化以后会有三个管颜色不一致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明显。”我个人认为“彩色显示器老化以后会有三个管颜色不一致的问题”是很明显的,因为我们在使用的都是19"或21"的显示器(我科使用的是Sony 特丽珑 21"),使用的时间常常是10小时工作时间(早上8点到下午6点)内不会休息,对显示器的老化是个要注意的问题:我院的显示器从开始使用到现在快两年了,显示器已经开始有老化的现象发生。在显示影像时要求的灰度上就有一定的偏差,对诊断医师也是挑战。如果有经验的医师,在使用放大镜去浏览影像的时候就会对很可能是病变的地方留意并调整窗宽、窗位,对其作仔细的观察。
所以说普通的CRT显示器对影像诊断而言,对微小病变诊断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像,但是对微小病变的早期发现,还是由有经验的医师来进行初步的后处理后才能发现。医院使用CRT显示器主要是考虑性价比的问题,但是专业灰度竖屏还是必不可少的,可配置3-5套,作诊断后的把关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