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水晶苍蝇拍

2006年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6 09: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个人观点,
“不是利润,是增长率。公司亏钱是不怕的,软件型公司的亏损更不可怕,只要有令人兴奋的收入增长和可预期的未来受益,就不怕。这也是与传统企业的最大区别,看看股市上传统企业30倍的市盈率便算泡沫了,而科技型企业100多倍的市盈率还喊被低估,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不敢苟同。只有增长率和市场份额,没有利润, 是需要长久的资金作为后盾的。谁来为这个来买单?如果有强大的资本支撑,那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的现状是这样吗?
所以我的观点是改进自己的产品和实施能力才是关键,而不是圈地。
还有科技型企业100多倍的市盈率,除了那些在Nasdaq上市的以外,(因为那里的投资者不是中国人,懂中国的更少,他们是以国外的peer group和中国的人口来判断市场的,例如百度),我认为就是垃圾股,至少不是蓝筹股。有几个庄家在那儿炒一阵子,然后就不管了。
发表于 2007-2-16 1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的观点是东华和Trak的代理关系不应该被小看。甚至我觉得是一个best practise,原因是
1)如果让国外公司自己来打中国市场,成功的可能性更小。对比案例:西门子的HIS。 我们这里只谈事实,不谈感情上的东西。
2)cerner更加是,他的解决方案太庞大,做本土化需要很长的时间。公司需要花很大的决心和投入,才能进入中国。如果他在香港卫生局这个项目上没有进展,那么进入大陆会无限期地向后推,直到市场成熟。
3)在其他行业,例如财务软件中的速达软件,如果你去仔细看看他后面的技术是谁的,你会大吃一惊的。金融行业的神州信融也是同样的成功案例
4)而国内的厂商更应该看重产品的设计,这个才是硬伤。
发表于 2007-2-16 11: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是这个题目:2006年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我认为2006年是HIS的冬天,华西的订单是2007年的事
发表于 2007-2-16 12: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众邦归于方正旗下,又换了总经理
2)瑞德的彻底瓦解
都说明2006年的HIS的严峻,所以我认为定义成冬天更合适点。
发表于 2007-2-16 20: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 刨去07年初华西的单子的因素 Trak对于东华06年的成绩应该也是不太满意的  
对于Trak这样国际化的公司 我估计其对于在他看来中国这么大一个市场的期待肯定不是一年签几个医院就能满足的
东华随着单子的增长 面临实施周期 回款压力 客户化需求增多等因素
如果不在内部控制,项目实施管理等方面做的更好,也未必会比众邦 瑞德走的更远
毕竟 在中国办事 需要付出的隐性成本是差不多的 东华的项目虽然合同额都比较大 但是
毕竟是要付出代理费的 每个项目的利润也未必比先烈们高出多少
一家之言.全属猜测与感想 希望不要引起相关公司的多于想法 呵呵 作为一个行内扒饭吃的 还是希望这个市场有更多优秀的产品与公司出现来带动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的
发表于 2007-2-17 10: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20楼的想法:东华是上市公司,估计拿到一些相关的数据是由办法的。
所以我认为:2006年是冬天,2007年才可能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发表于 2007-2-17 14: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产品质量才是硬道理,否则一切空谈。
 楼主| 发表于 2007-2-18 09: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祝大家新年快乐,倒是没想到年30还有朋友在思考,呵呵
说几个基本观点
1,关于“利润和增长率”。可以仔细看我的论述,他们并不矛盾。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讲,利润当然是企业的生命,但从一个行业,特别是软件企业的发展过程上来讲,特别是发展的初中级阶段而言,可证明的增长率远比当时手中的利润重要。从资本的属性上来讲,它也从不关心你今天赚多少钱,而更关心可预期的未来你能否赚更多的钱。

最终达到的完美状态,就是通过增长率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获得与其当时利润并不匹配的资本支持,并通过关键时期的资本支持取得市场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带来最大的利润回报。

谈增长率,并不是说这个企业永远靠增长而不是利润--事实上也并不可能。如果没有瞩目的增长率,仅有够养活自己的利润,也就是“有饭吃,没发展”,这个行业就必定是资本所唾弃的沉睡市场。

很多科技企业都是在起步的亏钱阶段获得资本注入的,原因无它,主要就是可预期的发展前景太大了。---不要质疑所谓的资本不了解国情,资本的愚蠢等等,因为它是否愚蠢对我们重要么?能否得到资本的钱对我们才重要。反问一个问题反而会吓到我们自己:

他们这么[愚蠢],我们都不能【骗】到他们的钱,难道我们比他们更...

关于百度,可能我了解的算更多些,它更恰恰是很好的证明。百度目前的利润是历史上的最高点,但股价还是大幅度的下落了,原因很简单:没有达到增长预期-虽然第四季度的利润已经是1亿多人民币。

无论你所它是垃圾也好,这个垃圾毕竟制造了成百上千的百万富翁员工,毕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毕竟激活了中国的大搜索行业。如果百度作为一个垃圾的结论是确定的话,那我唯一的希望,就是MI行业能多出几个这样的【垃圾】,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7-2-18 1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2,关于具体的公司的评价。鉴于网络言论的特殊性和一般规律,而且既然很难客观,外人也总是对一个公司难窥全貌,就不对具体公司的优劣做啥评判了。

3,关于题目。可能个人感受不同吧,我看到的火焰是来自于几个大单子的热闹,而海水则是感受到一些力量在海平面下正在积蓄,平静下有一些可期待的东西似乎正在酝酿,纯属个人感受+吸引眼球的市场思维惯性作怪吧,
发表于 2007-2-18 1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润与增长率不矛盾,有相关但又不一致。
公司签单多,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带来了新的需求,促进产品的提高,促进员工技术提高,带来新的资金。坏的是服务要求提高,对公司的技术服务能力是一个挑战,弄不好会引起消化不良,把一个公司搞跨,高增长率带来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瑞得有一年把百万的大单差不多收完,但实施起来就有问题了,签了单做不了或做不好,对公司的后续发展也是影响很大的。大单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
我看到有些公司的产品也在不断的改进,如采用新的架构、新的开发工具、新的开发理念等,现有产品不断完善(功能增加、操作简化),区域信息化在不断完善,这些成绩在一年的时间里发生,还是可喜的,饭得一口一口吃,产品的发展也得一步一步来。
发表于 2007-2-18 10: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HIS行业缺钱不行,但光是有钱也不行,如果说有钱,很多公司都有钱或可以引进资金,但有了钱并不一定能把产品和服务做上去。
HIS行业是个性化的行业,不适用大规模生产的模式,HIS行业又是一个产品与服务并驾齐驱的性质,有了这两个性质,注定HIS行业不可能大规模扩张、不可能跳跃式发展,只能是渐进式发展。期望突然出现一匹黑马,估计可能性不大。
但是看到有几家公司的产品开发体系的变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完善的产品出现,让人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也就是水晶说的海平面下力量的蓄积。
 楼主| 发表于 2007-2-18 15: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本只能解决一个根基方面的问题,而远不是所有的问题,甚至会带来新的问题
但从总体而言,资本当然不是什么负面因素,否则全球的股市和投资机构最好都关闭了
当然,我也曾说过,如果什么事情就差钱了,这事儿反而就简单了,我们面临的恰恰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对资本问题那么感兴趣?因为他影响到很多对市场的判断
作判断有很多研究方法,但那些都太累,对学问的要求也太高。我的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看一个行业的市场状况怎么样,需要很高的判断力,当我自己的判断力不行的时候,我选择看更精明的人的选择来让他们帮助我判断,他们包括:

资本掌控者:他们对哪里能钱生钱最敏感,因此他的钱到哪里,我就倾向于认为哪里的市场更蓬勃;
职业经理人:他们对自己有没有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最敏感,因此他们进入哪个行业最踊跃,我就倾向于认为哪里的市场更蓬勃;
新闻工作者:他们对热点的追踪最敏感,因此他们发的哪个行业的报道最多,我就倾向于认为哪里的市场更蓬勃;

因此,一个简单的判断行业兴衰态势的办法,就是多盯上述三个方面的动向,大抵就不会判断错误的太离谱了。而上述三者得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不是什么开拓者,而更是助推器,沉睡市场从来不是他们的投机领域。而沉睡市场的特征并不是没有活下去的利润,而是恰恰没有足够的增长率。
至于为何没有增长率,那又可以是另一个话题的开篇了。

所以甚至我个人这样认为,有利润才能催生公司,有增长率才能催生大公司,又有增长率又有利润才能催生健康的航母型公司......

从大概念上再落回到具体的案例,瑞得的结局其实与资本面的因素也有极大的关系(如果说不是决定性关系的话),而影响到瑞得获取良性资本的因素,出了自身问题外,行业本身的资本吸引力尚缺也是关键的因素
话越扯越远了
总之,不管选择走什么路,祝愿大家今年都有好收成
发表于 2007-2-18 17: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的增长率,靠以下几方面的基础:1.产品是软的,也就是可以灵活、动态的配置,能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客户;2.产品是易用的,也就是不用懂很多电脑知识就会使用,操作与日常工作吻合,也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脱离开发商去实施和服务,才能广泛发展代理商;3.产品是可待续发展的,也就是说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在变化的,产品必需能跟上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修改现有产品,还要不断推出新的模块,扩大产品在客户业务中的覆盖面。
只有解决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才可能出现高的增长率,否则HIS产品还是手工作坊式的,不可能有高的增长率。
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还要有好的销售,还要有政策的机遇,因为客户数就那么多,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上都上了HIS,要换的也就那么多了,每年更换系统的客户数应该是稳定的,市场就这么大,想要有高的增长率不太容易实现。乡镇级机构数量庞大,但价格比较低,服务成本比较高,信息化基础比较差,估计大公司不会主攻这一块,应该是小型本地公司占主要地位。
发表于 2007-2-23 15: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1)HIS和互联网企业是不同的,看看VC在一些细分互联网投个几千万美元似乎很正常,但我还没有他能听到一个HIS公司得到私募或PE的青睐。除了东华和众邦拥有母公司或集团这个融资平台,其他好像还没有。也就是是说,大部分企业在牺牲利润球发展和增长率缺乏资金的支持。前几年炒得比较红火的几个进入辅导期的上市企业现在得关心自己的温饱问题。难道资本都瞎了眼?本人原来是做资本运作的(3年),不大同意一些理论的说法,因为在资本市场上,实际和理论,自己的公司和别人的公司相差很远。你自己去融一轮资就会有所体会的。
2)增长率vs利润:最大的事实就是杭创(签单医院)和众邦(国内三甲医院的市场份额),结果呢?
3)关于题目和2007:我只是从2006年国内厂商签单的数量和运营事实出发,认为是寒冬。(这是考虑了大环境)。我没有考虑更深层次的感觉。2007我认为会是HIS行业发展最具前景的一年,同时也是危险期最大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华西的签单说明中国三甲医院经过寻找理想平衡点的带着痛苦的快乐选择过程中找到了供应商,我认为其他三甲医院也会做出自己的决定,买方的开放对整个市场带来了机遇。而同时,危险期最大是指:a)如果东华实施成功,对其他HIS行业的几家大公司会给以大的打击,b) 如果东华实施不成功,对买方的开放会在信心上也是个大的打击,就如当年瑞德中标而最后又走向没落一样。
发表于 2007-2-23 15: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yq 于 2007-2-18 10:49 发表
HIS行业缺钱不行,但光是有钱也不行,如果说有钱,很多公司都有钱或可以引进资金,但有了钱并不一定能把产品和服务做上去。
HIS行业是个性化的行业,不适用大规模生产的模式,HIS行业又是一个产品与服务并驾齐驱的性质,有了这两个 ...


同意这种说法。做好项目(前提条件是产品和服务)才是最重要的。项目得一个个打,一个个作,没有必要追求增长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