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3-1-28 17: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现电子病历后,是否还需要病案管理员
电子病历系统是一个涉及面极广、技术要求很高、功能复杂的应用软件系统。它不是单独的一个医生工作站或简单的临床信息系统(CIS)能完成的。完整的电子病历应该包括:病历采集、病历存贮、病历整理和数据再加工、病历检索、病历统计分析、病历远程交换等相关的功能模块。
病历采集:就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心的病历输入问题,这也是一个至今一直困扰着很多电子病历软件设计者的首要问题。
其实除了病历采集,病历存贮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技术难题。有人对电子病的存贮作过研究,由于病历信息的复杂性、海量数据、长期保存等原因,很难用当前最流行的关系数据库完美地解决电子病历的存贮问题。所以,有人提出需要开发电子病历专用的数据存贮系统。
病历数据的深层加工和利用在现阶段还没有受到广泛重视,原因是还没有正真达到有大量可分析的电子病历数据的时候。但随着HIS系统和部分CIS系统的研发和使用,有些有一定数据积累的系统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了。当前主要是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再利用,而电子病数据的复杂性,也要求有更完善的数据分析和利用技术。这方面工作必须要有人的参与,而不大可能完全由电脑自动完成,这也可能就是今后病案管理员的主要工作了。
病历的查寻、通迅、整合等也将是今后电子病历的主要工作内容。由于电子病历的操作人员的时间、空间的大量和复杂性,不可能由一个单一的软件界面来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电子病历将会由较多的软件以松散耦合方式集成而成。于是跟据应用领域的不同,随着各部分工作的细分和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很多服务于电子病历的软件系统,它们由不同人员来使用,以完成电子病历的各个不同应用环节的工作。
电子病历的发展,较其它行业的软件系统来说,一直都是比较缓慢的。这是由于其内容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较高而造成的,同时也由这方面的研究人员和学科发展水平决定的。
至于tianma的观点,我想只有到了电子病历非常成熟的时候才是正确的。而电子病历的成熟不可能太快,现阶段我们不可能希望电子病历能完成所有人们手工完成的工作。为了充分体现电子病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我们可能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完成一些必要的工作。
以上是本人一点不成熟的理解,希望各位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