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赢利,医院要收益,医院没有收益,就不会购买软件,公司也就不会赢利。
医院要提高人、财、物的效率,关键是要及时掌握人流、物流、财流的动向,适时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正是HIS大显身手的地方,这是珠联璧合,天赐良缘,HIS市场怎么会不景气呢?以下意见供参考,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1. HIS是协助医院管理的工具。HIS是为医院管理服务的,但它毕竟是个工具,医院管理水平越高,HIS的功能发挥的越好,医院管理水平很差,HIS就无能为力了。HIS在办公自动化,组织、综合、分析医院信息方面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在医院管理方面实现自动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方面大有可为,这些都是医院管理的决策中求之不得的东西,无论是从科学性和市场需求方面来看,HIS系统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2. HIS的实用性问题。实用性是成败的关键,但是HIS实用性并不单纯取决于HIS的编程技术,而是受医院管理诸多条件制约,如:
(1)门诊人次数和出院病人数。这是两个反映医务工作量的统计指标。门诊人次中有初诊、复诊和初复诊之分,所需的医务劳动量不同;出院病人中有抢救、危重、难治和易治之分,所需的医务劳动量也不同。如果某医疗科本月出院55人,上月出院50人,能说本月的工作量比上月多10%吗?医院用这样的指标来制订计划、检查任务完成情况,肯定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不是HIS的问题,但HIS却脱不了干系。
(2)治愈率和病死率,这是两个反映医务工作量的统计指标,治愈率高说明医疗质量好,病死率高说明医疗质量差,用这两个统计指标来反映医疗质量的优劣,肯定也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不是HIS的问题,但HIS还是脱不了干系。
(3)临床诊断名称。目前,大医院的病人拥挤不堪,中、小医院的病人寥寥无几。其实有许多病人是可以在中、小医院中得到适当治疗的。如果采用病种包干的管理方法,如:慢性阑尾炎病人,医疗费包干为2000元,医疗效果达到标准要求,病人支付2000,如果有意外,超额部分的费用由医院承担;正常分娩的病人,医疗费包干为1800元,医疗效果达到标准要求,病人支付1800,如果有意外,超额部分的费用由医院承担。虽然目前这两种病例的医疗费用,一般都不低于3000元,但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检查、选用有效而价廉的药物等方法,医院仍然是有利可获的。当然,各病种需要有一个可查的服务标准。问题是目前的临床诊断不能真实地反映病人所患的疾病实体的具体内容。如果能与社会保险连接起来,由保险公司来负责检查医疗服务质量,凭医疗服务的优劣来确定应付费用的数额,这样,既能保证病人的利益,又能促使医院提高责任性,又能杜绝任意提高医疗费用的积弊。用这种方法,HIS也许能在中、小医院中找些出路。
(4)医院的“产出”。从系统管理或经济管理的观点来看,医院在进行医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它与靠投入原料和劳动力来生产商品的一般企业具有同样的性质。企业有“产出”,医院也有“产出”。企业以有形的产品来表达它的产出,产品劳动价值的质量指标非常明确,既易于计算,又易于核查,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医院以经过病人治疗后的病人来表达它的产出,其劳动价值的质量指标不能有效地反映它的劳动价值,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不能真实地反映医疗工作的量的质量,治愈率和病死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医疗工作的质的质量,医院产出的质和量无法正确表达。直到目前为止,医院“产出”的这些质量指标只能用于一般的情况反映(向上级填报业务统计报表或向医院职工报告年度工作成绩报告),对于医院管理来说,几乎没有起到信息支持系统的作用。如果医院的“产出”能用适当的数学模式表达真实的医务劳动价值,医院管理就可以用投入—产出比来反映各部门科室的人、财、物的工作效率,这样管理可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问题就有可能发展了。
以上四点供参考,本人在这四方面有初步设想的方案,愿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