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yq81404

qd,bid,tid如何解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4 19: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qd,bid,tid如何解释

引用Paullee:“从此例可以看到IT和管理的关系,管理模型抽象的好坏与客户化困难性的关系,面向过程的设计与面向对象的设计的优劣,以及组件“粒度”,Workflow 与流程再造的关系。因此,我觉得ermulong 兄提了一个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有趣问题。”

Paullee 老师说得太精辟了,把HIS上升为一个层次,可以叫做管理系统,下降一个层次叫业务系统。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确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对于HIS公司来说,抽象为一个更灵活的功能,可以解决大部分业务层面的问题,但同时也引发管理上的问题。我个人认为HIS系统还是应该以满足业务需求为主,管理可能通过其他手段或方式加以规范,这样HIS公司可以减少大量的维护工作量。
发表于 2004-12-28 08: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qd,bid,tid如何解释

说到底,药物疗法的信息学控制对如下的原则是不可违背的(无论是潜规则,明规则,医生决定的规则,程序决定的规则,...):

(1)由药理和病理决定语义流(病状,药物的一般动力学,如有效血浓度维持时间等);
(2)由语义流决定实现药物疗法的工作流;
(3)工作流与整体医院的主体管理流程(如上下班,交值班,责任制等)的相容性;
(4)工作流与其他平行的、串行的工作流之间的相容性。


个人认为传统的药物疗法的语义流实现方法如tid,bid,qd等还属粗矌型方法,依赖于机体强大的自我调整能力。高龄病人的调整能力低下,是否有特殊性?总之最后由药理和病理说话(这也是医生说话的根据),电子病历的数据挖掘很可能帮助检验和细化这些传统的做法。当然这是后话。
发表于 2005-1-31 12: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qd,bid,tid如何解释

对于这个问题我首先觉得医生应该规范,医院自己来定义qd,bid,tid的规则,要是十二点,一点,两点都没有问题:)有了一定规则后,医生遵从即可。

我觉得ermulong讲的

以收费为中心的注重结果,而不过程。
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应以过程为主。

非常棒,便是电子病历为中心的过程,不是系统做不到,而是成本太高,如果真的做到以电子病历为中心,那么记费只是小CASE,它只是一个副产品而已,顺带着就做了。问题是执行时间的采集,我觉得只有用PDA了,PC肯定是做不到:)如果全部用PDA,很多医院都不愿意,也许是管理意识还没有到那一步吧。
发表于 2005-3-7 17: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qd,bid,tid如何解释

bid,tid....是表示用药或者操作,甚至检查的一种频率,不过,要知道,这个频率在临床上存在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其内涵或者其本质不是一个频率这么简单就可以表达的,比如某些药品,可能是一天三次,但可能是早上1次,晚饭后和睡觉前各1次,也可能是三顿饭前各1次,甚至更复杂的情况。程序设计者会希望这个频率有助于实现一些自动化计算,比如费用什么的,但这种做法会在某些情况下遇到困难,不知大家的体会如何。
发表于 2009-2-11 11: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定与执行标准

所谓的医嘱给药时间其实非常容易确定,无论所谓的Tid(8-12-16),还是Tid(9-14-19)等等,国内除了部分地区的时差,大部分还是可以通行的,因此容易统一。针剂,尤其是抗生素,以q8h或q12h执行多见。
这里假设Tid时间已经统一(次日自然执行,当日上午11点之前医嘱执行2次,下午3点之前执行1次),问题在于存在领药时间、药物发放时间的空间,如何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遗嘱的正确执行。
因此重点在于保证执行,而下午3:55Tid的医嘱要求护士执行一次的可能行似乎不大,再者病房发药也需要时间,所谓的前后误差半小时能够被接受么!
总而言之,电子化也需要消化过程,也就是标准化的过程,简单的制定标准吧!
个人赞同保罗李的说法,考虑比较全面吧
发表于 2009-2-11 23: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单位qd,bid,tid一般出现在长期医嘱中

在我们单位qd,bid,tid一般出现在长期医嘱中,至于qd中所涉及到的时间点,如8am(q8h),你要问已经已经过8点了,病人如何用药? 医生一般还会开立st(即刻医嘱、临时医嘱)的,而长期医嘱一般是在第二天才执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