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Newseaman

如果给一家医疗卫生行业IT的公司2000万美元的投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4 10: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OK,新话题带来的快感又差不多消耗掉了,虽然按照进度而言目前只是提问的阶段离结论阶段还远,不过等不及了,不妨总结陈词如下:
第一,如果本次投资的初衷在于快进快出的资金升值,结局会失望
第二,如果投的仅仅是钱,然后希望现在的某公司突然因为钱多了就草鸡变凤凰再下个双黄的金蛋,结局会失望
第三,如果仅仅把HIT等同于现在的HIS公司,就相当于把猫科动物等同于猫,结局会失望
第四,如果参谋或者投资人看到了10个投资的理由,却没找到至少10个不投资的理由,结局会失望
第五,如果没有想清楚行业的真正的制约因素以及它与钱的关联度到底多大的问题,结局会失望

还是那句话,投资本不神秘,本质上与买个股票没有差别,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是投资者,不管是100块还是2000万刀
投资的要义不是“我很爱这个行业”,而是“我很爱我的钱”。风险投资的关键词也还是投资,而不是风险。
投资成功需要很多条件,投资失败只需要一个考虑不周就够了。
作为参谋,时刻该想的不是“足够了,该下决定了”,而是“再想想,真的没有遗漏了么”,逻辑严密是挺麻烦的,可赚钱本来就不是轻松的不是?
2000万刀买烧饼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但用来交HIT的学费,交了就是交了,不算个啥事儿。
另外不用动不动就3年后一定如何如何,这话3年前有人说过,6年前也有人说过,真是3年复3年,3年何其多
我在想要不要说最后一个实话,就是综合而言,作为参谋你可能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而且功课的重点绝对不是“投给谁”。。。赚钱不赚钱跟论坛里的人有啥干系?又没有提成,不过是既然来问,闲着没事儿唠唠,哪句再理哪句胡说八道也不忙争辩,时间最后会证明。
差不多了,前面那么多字,去了湿的捞了干的,对有心人而言我认为足够了。否则,再多也没啥用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1: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的帖子

谢谢你对我的启蒙教育
发表于 2008-1-4 11: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pink sheet是为没有达到大交易所上市的,但是有融资要求的中小企业准备的.Nasdaq的上市要求也不低.一般大型交易所的上市手续等费用还要好几百万美金,GA是550万把.投资之后,还是需要通过一个商务模式实现增值的.投资,基于成熟的商务模式和丰富的利润收益的前提下,会加速资本积累的速度,从而缩短达标的时间.但是如果没有这两个前提的情况下,投资的风险就比较高了.这也是VC不喜欢新技术,刚建立的小公司的原因.因为模式不成熟.当一个成熟的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除了资金,基本没有什么其他瓶颈的时候,VC才会抢着投钱,因为已经清晰的看到风险的大小和收益的预期了. 而理解,规避,消化风险要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多了.
当然,也有做创投的公司,什么也没有,拿张计划书,就可以过去谈,但是融资的额度,成功的机率,呵呵.资本是很喜欢四处寻找机会的, 就连我们学校,VC都来演讲过,寻找机会.他们不会放弃分析一个机会的,但是真正投入,却是在慎重又慎重的理性分析之后.而且每个因素都不会放过.因为投资职业经理人要对资本方负责.

或许会找个市场调研公司分析市场,或许会找一个咨询公司提供新的商务模式的分析,或许寻找另外一家投资商分担风险.或者寻找一家大的HIT,合作后,混合技术和资本进入中国.游戏玩法会很多.慵懒一些的,还会学习朗讯.
发表于 2008-1-4 12: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这个问题的方法学上,我觉得人口在有多大,健康市场就有多大.目前这个局面,我觉得是健康需求没有挖掘好的原因.套用史玉柱的一句话,我们要回到农民中间去.白领有什么了不起,海归又如何,庞大的主流消费群体,和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并没有被很好的分析.中国的健康资源是严重不足的,而信息化如何能够重用健康资源,或者最大化的通过信息技术满足人群的需求(而不是医院的需求),或者带来新的用户体验,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你,能把销售网络铺到县里,把健康服务卖成脑白金一样的大白菜,会有市场的.现在大家的焦点都是集中在医院,很少有人能跳过医院面向老百姓.而爱康在试图缩短医院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和隔阂,提供新的用户体验, 做着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尝试.可能周期很长,也可能会失败,但是至少是一个新思路.夸张的开个玩笑, 如果全国的老百姓都去爱康挂号一次一年,算算人数,再算算门诊量,每个人收1毛钱,硬件加程序开发,加维护费用,什么都有了.
发表于 2008-1-4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在,医院不是很考虑效率和利润. 如果有人愿意免费为我提供电子挂号和预约服务,协助我接待客户,我这边立马可以压缩门诊的运营成本,裁员之后,把资金放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上,估计做梦也要笑醒了.可是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供不应求,没有出现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淘汰.那中国人的特点就是, 多一事就不如少一事了.政府又不是董事会,院长不需要汇报revenue,那么对自己,对小圈子负责就够了.
发表于 2008-1-4 12: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猫科不等于猫,看现有的猫,就那个样子了,得看猫科还有些什么.
能做大的不一定缺钱,缺钱的不一定能做大.钱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发表于 2008-1-4 17: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多好办事嘛
有些是病猫 画画装照样是老虎噻
感觉这个话题越扯越远了。

事就是那些事:
1) 既然投资就是要有利润,HIT目前是有利可图 不然不会存活那么多公司
2) 投资就要找好猫,虎仔猫仔差不甚多
3) 投资资金2000万美金够不够,恐怕不够,因为回收周期太长,估计要持久战 能挨到相当的公司撑不住为止
4) 是否有猫愿意接收,还要看诱饵如何
5) 钱不是主要因素,只是钱能给公司带来新的血液,和人才
=============================================================
发发牢骚,并没有完全读懂以上各位楼客的言论  
发表于 2008-1-5 06: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晶阿,把东西凑合凑合,可以写一篇论文了.论我国HIT发展历程,瓶颈,风险和投资方向... 哪位同学毕业需要课题的,可以向他求教,接着写下去.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南京猿人 于 2008-1-5 06:08 编辑 ]
发表于 2008-1-5 12: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害我了你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22: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2010年结束以前,我所提的想法确实成了现实,一个投资者投入2000万美元,帮助一家中国公司成为中国HIT行业的领头羊,并有着高端客户的绝对市场份额,有proven concept和商业模式。
那么现在的这个论文论证还有意义吗?
发表于 2008-1-6 00: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万看太久,只争三年?
2010年底再来看结果.
发表于 2008-1-6 04: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学术和商务是两件事。衡量标准和分析方式都不一样,一篇横断面研究的文章,具有时序性,又能承上启下,是一件美事,只要他在2008年,发表的时候具有先进性就可以了。这个和2010年发生的商务行为事情没有必然联系。

商务上,能否成功是个未知数,对于假设命题下的假设结论,朱镕基的回答是:不做评论。

既然前面水晶分析了现在的局限性,我也友善的提醒一下未来:有钱的投资方很多,当市场变大,利润增加的时候,涌入的资本绝对不会只有一家,竞争的模式,力度也会很强,BtoB,BtoC例子很多。

当然,也衷心希望你们能够成功。这对业界是无论如何是一件好事。

[ 本帖最后由 南京猿人 于 2008-1-6 04:42 编辑 ]
发表于 2008-1-6 12: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良的说,其实大多数人的出发点很单纯,就是挺心疼那些钱的。。。
你可以肯定一点,这里没人有心怀着阴暗的心理拦着你们赚钱
我可以肯定一点,你有充分的信心和热情或许还有能力,但尚未有相匹配的准备

另外我帮助LZ解决一个前面的疑惑:为啥你们这些家伙嘴里喊着HIT不乐观,还死赖着不走?
其实这个问题实在太简单,咱的成本不一样。。。
HIT当前对当多数圈里人而言,不过是份工作而已。作为一份工作而言,HIT目前不是最好的行业,但说实话也不是特差,在哪儿不是打份工拿份钱啊?再没有更好的机会前,何妨先干着?(我这话没得罪人吧?仅代表我自己好了。。。。)
而对于投资人而言的成本和这个一样么?2000万刀真的没更好的去处了?一个月的工资好赚,2000万刀的投入产出能和这个比么?所以说,谈问题千万别大锅烩。

没有人不希望你们成功,恰恰很希望你们成功,所以才希望不管是参谋还是谁的多考虑点实质的问题,而不是仅凭一腔热情和想当然的有利条件砸钱。----------就像真要打算结婚的,才肯定仔仔细细考虑对方性格啊、爱好啊、家庭啊等等的,只是耍一耍,谁顾那么多?牌儿亮条儿顺就Ok了。我们假设你是想结婚的对吧

另外我只部分的同意猿人的最后一句话------其实你们成不成功,对行业都是一件好事。。。所以我才一直说,屁股坐在哪边看问题最重要。坐在行业这边的话,热烈欢迎2000万刀的到来,最好下个礼拜就到
发表于 2008-1-6 15: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拉好啦, 日子总要一天一天过的,这两天在看超级星光大道,觉得还是要放得开. 尽力尽性就好.相对于结果,人生很多时候要享受过程. 有时候,啃啃骨头,打打硬战也蛮好.队伍要拉练,团队要培养,事情要一件一件做. 有时候朋友间调侃, 想想, 哎呀, 哥几个都三十岁了,不能玩了,不能输了, 创业,风险,请远离. 可是,当习惯于安逸,墨守成规之后, 还怎么突破人生呢. 一盘棋,布个局,每天都在冲,与强则更强,才有意思. 第一次互联网浪潮,大家都很激动,第二次浪潮,新人起来了,老人沉淀了,成熟了.第三次, 第四次. 总不能都在低潮期.

呵呵, 其实玩个角色扮演蛮好.计划书的背景差不多讨论了, 下面是方法学.  下个帖子可以是, 假如我们公司融到了1.4 亿人民币, 投资方要求资本增值要求XXX. 我们公司怎么做到呢?
发表于 2008-1-13 12: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大多是80后出生,他们的父辈是浙江或者其他地方的亿万民营富豪,这些人背后加起来的资金超过千亿,他们携带亿元资金来到上海等金融城市,通过VC(风险投资)等投资手段来创业。
戴寅,2006年底从武汉到上海,他是携带着几亿元投资基金。

他很讲究穿着,自己有3辆车,一辆凯迪拉克,一辆悍马,还有一辆宝马,开什么车配什么衣服,一丝不苟。

陈栋刚坐下来就宣布:“我是标准的‘二世祖’。”服务员过来倒水,他连最小的配合都没有,在他看来,这是保持身份的意思。 他家族的低压电器出口几十年都排在中国第一位,1982年出生的他轻描淡写地说:“每年也就几十亿元的收入。”

20岁的朱舜发现,靠10多套房子套利1000多万元,然后做地下钱庄的生意,也迅速成为高手。

陈豪的父亲是浙江嘉兴富豪,他说,目前核心的四五个成员的投资基金只有几十亿元,“父辈还没有放心地把钱交给他们”。跃跃欲试的10多个成天和专业的风险投资研究者看项目的人的基金,加起来有上百亿元。“如果有一天,他们的父辈放手,那就不是上千亿的问题了”

一次集会上有人说没有美女,结果其中一个打了个电话,立刻来了10多名美丽的模特和芭蕾舞演员。但这是他们不愿说起的,他们竭力展现自己健康、向上的形象。

记者◎王恺 杨璐

1986年出生的戴寅,2006年底从武汉到上海,刚与“蓝海创投”的出生于1980年的总经理杨沛见面时,举止僵硬,脸上红了又红,“完全是一个大孩子的模样”。和一般大孩子不同的是,他是携带着几亿元投资基金,从家里到上海创业的。

不过当时他还不知道VC是什么,在一所大学上了没多长时间就退学的他,以往熟悉的是用他父亲的钱,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上赚钱。

一年后,戴寅的身材也从当初的清瘦变成了现在的庞然大物,他和几个合作伙伴共同组建的基金公司“同辉创投”,一年投资了12个项目,而专业的投资基金,可能一年只有一两个项目。他的项目从800万到3000万元投入不等,其中包括创业投资的热点新媒体领域,也包括去了一趟巴基斯坦,在当地投资一项公用事业。“他什么都投。”周围的伙伴这么评价他,带点嘲笑的口气。

不过他们也好不了多少。蓝海创投是个召集投资者和投资项目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周围,聚集了四五十名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不怎么懂创业投资、却渴望加入这行业的人。绝大多数是富二代,他们的父辈不乏各省首富,有的家族拥有3家上市企业。每个人背后,最少也有几亿元资产,所以杨沛会有些夸张地宣称,这些资产如全部用于创业投资,至少会有千亿元。

1982年出生的陈豪是蓝海创投的投资人,他看好这个平台,但他没有杨沛的夸张。陈豪的父亲是浙江嘉兴富豪,他从小被教育谨慎从事,他说,目前核心的四五个成员的投资基金只有几十亿元,“父辈还没有放心地把钱交给他们”。跃跃欲试的10多个成天和专业的风险投资研究者看项目的人的基金,加起来有上百亿元。全部成员的基金总量不知道,可是,“如果有一天,他们的父辈放手,把制造业赚来的钱放心交给他们投向资本市场,那就不是上千亿的问题了”。而这些民资,进入VC市场后,将成为一股新的力量。

陈豪将10多个各省的富二代带进了这个团体,他们开会讨论时会穿上名牌西装,“平时很随便,有几个喜欢网吧气氛,坚决上那里打游戏的,穿得尤其普通----主要原因是,从小什么名牌没见过?”所以,这批富二代和别的“二世祖”群体不同,他们中多数开普通车;每周在茶馆集会多次,“思想PK”。他们的总部,蓝海创投的办公地点在上海浦东一家普通得可以用简陋来形容的办公楼里,月租才1万多元,和一般的创业投资基金办公地点没法比。“我们觉得能做事就行了,不要排场。”杨沛说。

唯一带上纨绔子弟气息的,是一些酒吧的聚会。一次集会上有人说没有美女,结果其中一个打了个电话,立刻来了10多名美丽的模特和芭蕾舞演员。但这是他们不愿说起的,他们竭力展现自己健康、向上的形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