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说一句,了不起的工作!其它的客套话就不说了,提几点我的建议和思考
第一是定位问题.我认为这个评价标准总的来讲还是现实应用层面的一个参考,但现实的案例告诉我们,系统的初始应用状态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系统的发展性问题
HIS项目的基本特性是周期长,投资高.一个his系统往往承载着3-5年甚至更久的应用使命,而在目前的医疗改革环境下,这个期间会有很多的变革风险,更不用说随着使用人员素质的提高后对系统的作用的更高期望
因此,医院的变革应该是一个常态.而我们泛泛而言的变革,在我看来具体可以归纳为组织构架,业务构架和统计构架这三者的打破和重组
反映到对系统的要求上,就是要求一个相对柔性的底层框架和对上述三个构架重组的充分考虑和设计冗余,这才是对系统发展性的最主要保障
我以前作类似工作时,非常希望将此部分提炼出一个对照的模型,但反复思考后认为确实很难,这需要异常专精的专业能力和有条件对评判对象进行非常细致的底层考察
在实践中这几乎是难以完成的,虽然这部分是如此重要
因此我认为此评分标准可以从现实应用能力,从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方面对一个系统有一个相当的评价,但不应该是最绝对和最终的评价,否则容易进入另一个误区
第二,分数计算机制问题
在此标准中,所有的评判功能一字排开,统一计算分数最后得出结果
但我有一个考虑,这样作是否完全符合医院的应用需求?最终的结果罗列出来后是否真的能够说明一个系统比另一个系统更适合此医院的现实应用?
这里有3个问题
1:必备性功能与附加性功能问题.
在整个系统中,我们实际上可以将所有功能分为必要和次要两类.这不是一个分数高低的问题,而是必须和必要性的问题.比如,一个极端的例子,医生工作站没有开医嘱功能,少了10分,但他其它功能异常丰富完善,总分甚至超出另一个具备基本应用功能但不那么花哨的系统,但难道高分的这个系统可以用么?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进入了高分误区.
2:分数隐藏代价问题
系统的应用深度也是一个问题.在此标准中,各项功能的分数差别很小,但实际中,一些主要功能如果深度不够(仅医嘱处理就可能差别巨大),在分数上仅仅差几分,但实际中的完善和修改代价缺比分数差要高出几十倍,这时候分数差反而起到了一个误导作用.
3:评分冗余
无论系统评价再详细,总会有无法容纳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一定需要有评分的冗余.
我理解虽然此评分标准未必会成为唯一和最终的选择依据,但上述问题的改进依然十分重要.因为第一,没有标准的时候可以灵活处理,但标准一但出现,实际上对双方都有了进一步的约束,反复变更或者得分高的反而落选未免会使评分变得儿戏;第二,此评分有时会作为决策依据,而决策层显然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如果评分结果和选择结果过于差异巨大,需要很多复杂的解释工作,为工作带来不利.
我个人的建议是,一定要对这些应用点进行级别设定和深度定义,如级别设定可设为:必备级(比不可少的),附加级(使应用更为方便流畅的),特色级(有特色并且实用的);
深度设定可设为:完善,浅修改,深修改
这样,从必要性和修改代价两个纬度更精确的对一个系统的真实应用层次进行刨析
对于必备级功能,不予以评分,而是统一给予一个基础分.其对应的如果是完善,可加10%的分,浅修改可减10%的分,深修改则减20%的分
对于附加级功能和特色级功能采用独立记分制度
这样,最终的评分出来后应该是这样的
必备级分数:
附加级分数:
特色级分数:
这样,就能够较为完整的看出这个系统到底优势再那里,缺点又主要再哪方面,便于判断和衡量.
第三,从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似乎还是遗漏了一些内容
比如医技记帐,手术麻醉处理等
另外,与之配套的是否还有一个综合评估报告?以便对上述的各项分值结合医院的具体需求作出一个综述,以便决策层的总体判断
此外,在商务层我觉得除了考虑公司的客户数量外,更要考虑公司的客户质量.很简单,100个1级医院也不如一个三级医院对系统的考验来得大,同时也要考虑完整的售后服务模式.
先说这些吧,这些都是我以前作类似工作时候的一些思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我也对表格初步添加了一些内容,给你发邮件了,请注意查收. |